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采桑子重阳上阕和下阕的理解.分析要白话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上阕下阕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哪一句最
题目详情
采桑子 重阳 上阕和下阕的理解.分析 要白话的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上阕下阕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哪一句最有代表性?(上下阕分别的)用白话翻译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上阕下阕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哪一句最有代表性?(上下阕分别的)用白话翻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注释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像.
廖廓:空阔远大.
“采桑子”是词牌,“重阳”是题目,这个题目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译文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不达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像.
廖廓:空阔远大.
“采桑子”是词牌,“重阳”是题目,这个题目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译文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不达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看了 采桑子重阳上阕和下阕的理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教下概率以及失误率的问题!小明是做美工的,做工艺品,每天做2个,连续做了20天,一共40个,但是 2020-05-02 …
某件工作,甲单独做20天,乙10天,甲工作数天后乙接替,共用12天,甲乙分别做了几天.一元某件工作 2020-05-17 …
托福成绩复议完涨分后几天成绩为什么又hold了?我复议口语后8,9天,一看口语成绩,变成了通过NE 2020-06-13 …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现在由乙先独做几天后,剩下的部分由甲独做,先后共 2020-07-13 …
关于做工程的数学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5天,乙单独做要20天,现由甲、乙两人合做,甲中途出差了几天 2020-11-08 …
高分问一个工作的数学问题我们单位是工作两天休息一天,一年干八个月,休四个月.问的问题是,有人工作天数 2020-11-17 …
3人合租一套房屋,租金每月1800元.小李住了十天就搬走了,小王小王,小李和小刘合租一套房屋,每月租 2020-11-25 …
1.一项工作,甲单独干做3天完成这项工作的1/10,乙单独做4天完成这项工作的1/5,甲乙合作12天 2020-11-27 …
单独完成一项工程,甲队要20天,甲乙合做,中途乙队休息了几天,一共用了14天,乙队休息了多少天? 2020-11-30 …
智力题,想了半天一个教授逻辑学的教授,有三个学生,而且三个学生均非常聪明!一天教授给他们出了一个题,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