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清明:血脉里的眷恋于丹①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下列各题。
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于丹
     ①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 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 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
     ③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
     ④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父亲。
     ⑤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直到父亲辞世,我在心里对他都是有一点点畏惧 的,直到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这是在爸爸生前我从来不知道的。
     ⑥那是他的六十大寿,当时北京天寒地冻,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 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晚上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爸爸瞥了一眼,说: “咳,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西,我才不吃这个呢。”但等我下课回来,妈妈已经把蛋糕从 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爸爸那个六十大寿过得非常高兴,把那一大盘蛋 糕吃得干干净净。
     ⑦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 世交家的孩子,爸爸顺口就跟他说:“涛涛啊,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 这个,你拿走吧。”涛涛欢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大概又过了一会儿,爸爸开始像一个犯 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卧不安,走来走去,妈妈问他怎么了,爸爸就小声叨叨着说: “我犯错了,那个蛋糕是丫头给我买的,我不爱吃也不能给别人啊!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 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在蛋糕上面给写的是什么字?我得去那个蛋糕店买一个 一模一样的。”随后,爸爸就急匆匆地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冒着寒风满大街去找,找那个他 根本不爱吃的蛋糕。据说,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钟之前,我六十岁的老爸爸,才拎着一盒最相似 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
     ⑧每每清明,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 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 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已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⑨父亲在病重的那几年里,每一次打电话都跟我说,丫头你忙你的,不用往回跑。我有时 候还真听了他的话,其实现在想起来,才知道他的心有多么疼,他是有多么想我。我生命中最 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 念逝去的亲人。
     ⑩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那年秋天大闸蟹下来了,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满 地追小不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过来吃一口。这个时候,        那个瞬间, 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⑪所有节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意味呢?就是这样的血脉之情,就是这样的眷恋, 就是我们在长辈生前没来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忏悔,还有他们走后魂牵梦萦、每到夜半都会 惊醒的深深惆怅。
     ⑫幸亏我们还有一个大节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可以告诉那些父母俱 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也可以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 筝,仰望一朵流云。
(1)第②段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任选角度赏析。
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
(3)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情节。
(4)联系上下文,为第⑩段横线处补写描写母亲的一个句子。
(5)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题目中“血脉里的眷恋”含意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中引用诗词的作用.文章中引用诗词常有的作用有,渲染某种气氛,为下文的某个情节做铺垫,增强文章的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中所引用诗歌,写出了春雨绵绵的特点,为下文回忆父亲做了铺垫,同时增添了文学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这句话是对我在寒风 中拎着蛋糕骑车时的动作描写,我尚且如此不易,就更不要说年纪已大的父亲了.所以这个描写也为下文父亲买蛋糕的不容易埋下了伏笔.
(3)本题考查概括的能力.概括的格式可以是谁的什么.根据第七段的内容可知,本段所写故事为爸爸把蛋糕送人;爸爸后悔送走蛋糕;爸爸出门买蛋糕;爸爸买回蛋糕.
(4)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分上下文的语境,结合语境分析补齐文本即可.根据空白处喂女儿吃蟹黄的情节可补写为:我妈妈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 这口,再去追你闺女.
(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与掌握.根据文本内容可知,人们总会在清明节时祭奠先人,所以这个题目有每逢清明,总会祭奠祖先,缅怀逝去的亲人,表达追思之情;还有父母之爱 出于本能,总是令人依恋和留恋,永生难忘.
答案:
(1)①借助诗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清明时节春雨绵绵的特点;②渲染了忧伤的气 氛,为下文回忆父亲作铺垫;③同时也增添了作品的文学意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扶”“拎”“骑”等动词生动地刻画出“我”在寒风 中拎着蛋糕骑车时的艰难,为下文突出父亲买蛋糕的不易埋下伏笔.
(3)①爸爸把蛋糕送人;②爸爸后悔送走蛋糕;③爸爸出门买蛋糕;④爸爸买回 蛋糕.
(4)示例:我妈妈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 这口,再去追你闺女.
(5)①每逢清明,总会祭奠祖先,缅怀逝去的亲人,表达追思之情;②父母之爱 出于本能,总是令人依恋和留恋,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