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___。
A.①②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
(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方山子出身既富且贵,意欲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正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②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③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 A. 闾里之侠皆宗之 | 宗:尊奉 |
| B.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 | 官阀:封建时代有权势有地位的家庭或家族 |
| C.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 像:法式 |
| D.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 阳:同“佯”,假装 |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
|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
(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方山子出身既富且贵,意欲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正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②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③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句译为:方山子世代有功勋,理应有官做.阀:功勋.
(2)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3)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4)①“环堵”,四壁;“萧然”,空空荡荡的样子;“妻子”,妻子、儿女;“自得”,怡然自乐的样子.译为:(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②“穷”,荒僻;“然”,这样;此岂…哉,反问语气.译为:(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③素,从来;训,教诲;曷,何,什么.译为:(这五个人)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3分)
答案:
(1)B
(2)B
(3)B
(4)①答案:(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②(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③(这五个人)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3分)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世代有功勋,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2)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3)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4)①“环堵”,四壁;“萧然”,空空荡荡的样子;“妻子”,妻子、儿女;“自得”,怡然自乐的样子.译为:(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②“穷”,荒僻;“然”,这样;此岂…哉,反问语气.译为:(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③素,从来;训,教诲;曷,何,什么.译为:(这五个人)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3分)
答案:
(1)B
(2)B
(3)B
(4)①答案:(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②(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③(这五个人)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3分)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世代有功勋,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按要求能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名句。(1)《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 2020-05-16 …
解签,帮我解释一下这个签的意思.北山门下好安居,若问终时慎厥初.堪笑包藏许多事,鳞鸿虽便莫修书.请 2020-06-19 …
一个人向邻居借了一本书,邻居说:“你帮我劈10天柴,我就把书送给你再给你20元.”结果那个人只劈了 2020-06-28 …
俄国著名数学家罗蒙诺夫向邻居借一书,邻居对他说:"你帮我劈10天柴,我就把书送给你,另给你20个卢 2020-07-0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冋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 2020-07-07 …
数学趣题,请解.跪求.俄国著名数学家罗蒙诺索夫向邻居接一本书,邻居对他说:“你帮我劈10天柴,我就 2020-07-12 …
一人向邻居借书邻居说你劈10天柴,我把书和20卢布送你,他劈7天柴邻居把书和5卢布送他了,问书多少卢 2020-11-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梅品张将军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其母 2020-12-0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梅品张将军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其母 2020-12-04 …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回答26~28题.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及人类活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