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书杭检讨遗事洪亮吉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①,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书杭检讨遗事   洪亮吉

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①,能面贵人过,同官皆严惮之。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②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 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 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同官恐,促先生急归。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 ? ”寻得旨放归。
  先生家故不丰,以授徒自给。主扬州安定书院者几十年,以实学课士子,暇即闭户著书,不预外事。又疏懒甚,或频月不衣冠。 性顾嗜钱,每馆俸所入,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积床下,或至尺许。 其幺么③破碎及私铸者,方以市物,两手非墨污即铜绿。然先生虽若有钱癖,尝见一商人获罪鹾使④,非先生莫能解,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案上,先生掷出之,不顾。
  最不喜读邸报⑤,里居二十年,同岁或积官至大学士、尚书、总督,先生不知也。岁戊子,刘文定纶适服阕,特旨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内召,过扬州访先生。先生见其服冠,诧曰:“汝今何官 ? ”曰:“不敢欺,参预阁务者已数年矣。”先生谑之曰:“汝吴下少年耳,亦入阁办事耶 ? ”哄堂笑,乃别。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 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⑥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 。文敏即出舆揖曰:“前辈在此乎 ? ”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 ? ”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 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 。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 ? 学使见敬若此。”曰:“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虞初续新志》)

【注】 伉爽:刚直豪爽。 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名)。 幺么:微小。 鹾使:盐运使。 邸报:朝廷官报。 头:临近。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旨放归            寻:不久

B 先生掷出之,不    顾:顾忌

C 刘文定纶 服阕     适:刚刚

D 并置重金             案:桌子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夜半走先生 乞救           某 ,而母立于兹

C、 哄堂笑,              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D                 大王

1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日 / 盛暑 / 张盖往访先生 / 头踏过桥 / 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 / 短葛衣 / 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

B、 一日盛暑 / 张盖往访先生 / 头踏过桥下 / 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 / 短葛衣 / 持蕉扇 / 与诸少年博正酣

C、 一日 / 盛暑张盖 / 往访先生 / 头踏过桥 / 下文敏已从舆中 / 望见先生短葛衣 / 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

D 一日盛暑 / 张盖往访先生 / 头踏过桥下 / 文敏已从舆中望见 / 先生短葛衣 / 持蕉扇 / 与诸少年博正酣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

1 ) 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

  译文:

2 ) 性顾嗜钱,每馆俸所入,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积床下,或至尺许。

译文:

3 ) 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

译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0 、 B (顾:回头看。)

11 、 A (A介词,凭借/连词,因为; B.都是名词,地方、处所;C.都是副词,于是、就; D .都是疑问代词,什么。)

12 、 B

13 、( 1 ) (他的话)触怒了皇上,皇上两次把他的卷子扔到地上,随后,又拾起看。 ( “ 抵
” 、 “ 再 ” 、 “ 已 ” 、大意各 1 分。)

( 2 ) 他生性只喜欢积藏铜钱,每次领到馆俸的钱,一定要选出大的铜钱,拿绳子穿起,积攒在床下,有时有一尺高。 ( “ 顾 ” 、 “ 贯 ” 、 “ 或 ” 、 “ 许 ” 各 1 分。)

( 3 ) ” 钱文敏执意想前往,先生执意阻止他,钱文敏这才原路回去了。 ( “ 固 ” 、 “ 却 ” 、 “ 祸 ” 、 “ 反 ” 大意各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