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
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
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
(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B.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C.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D.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枢密院”,元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被朱元璋废除。
B.“洪武元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秦始皇。
C.“圹志”,“圹” 堑穴也,即“墓穴”,“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D.“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朱亮祖作战勇悍。徐达等围攻建康,朱亮祖突围,使常遇春被创而还,令徐达手下诸将不敢出战。
B.朱亮祖战功卓著。朱亮祖曾俘获同佥元帅,在克崇安、下天台、取广东、平广西等战斗中立下战功。
C.朱亮祖得到太祖赏识。朱亮祖在洪武三年被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虽被杀,但死后仍以侯礼葬。
D.朱亮祖不得善终。朱亮祖因在伐蜀中曾擅杀军校等不法行为被揭发,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
②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
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
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
(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B.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C.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D.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枢密院”,元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被朱元璋废除。
B.“洪武元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秦始皇。
C.“圹志”,“圹” 堑穴也,即“墓穴”,“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D.“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朱亮祖作战勇悍。徐达等围攻建康,朱亮祖突围,使常遇春被创而还,令徐达手下诸将不敢出战。
B.朱亮祖战功卓著。朱亮祖曾俘获同佥元帅,在克崇安、下天台、取广东、平广西等战斗中立下战功。
C.朱亮祖得到太祖赏识。朱亮祖在洪武三年被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虽被杀,但死后仍以侯礼葬。
D.朱亮祖不得善终。朱亮祖因在伐蜀中曾擅杀军校等不法行为被揭发,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
②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而”为连词,表转折,连接的是两个句子,因此,“而”前断句,排除A、D;“番遇知县道同”为人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朱亮祖虽勇悍善战,但不爱好学习,他的所作所为多不符合规范,番禺知县道同知道了这些情况.朱亮祖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第二年九月召朱亮祖,和他的儿子府军卫指挥使朱暹一同鞭打而死.
(2)B “年号起源于秦始皇”错误,起源于汉武帝.
(3)D “朱亮祖因在伐蜀中曾擅杀军校等不法行为被揭发,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错,曲解文意,原文为“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触怒皇帝的原因是“朱亮祖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
(4)①数:第一个为“几”,第二个为“多次”;据:据守.句子翻译为:数月后,又叛归元朝,多次和明军作战,被他俘去的士兵有六千多人,于是进入宣城据守.
②遁:逃跑;嘉:嘉奖;赉:赏赐.句子翻译为:李伯升仅率几个骑兵逃跑了.太祖嘉奖他的战功,赏赐十分丰厚.
答案:
(1)C
(2)B
(3)D
(4)①数月后,又叛归元朝,多次和明军作战,被他俘去的士兵有六千多人,于是进入宣城据守.
②李伯升仅率几个骑兵逃跑了.太祖嘉奖他的战功,赏赐十分丰厚.
参考译文:
朱亮祖,六安人,元朝授予义兵元帅.太祖攻克宁国,活捉了朱亮祖,太祖十分赏识他的勇悍,赐给金币,命他仍担任原职.数月后,又叛归元朝,多次和明军作战,被他俘去的士兵有六千多人,于是进入宣城据守.太祖刚刚攻取了建康,还无暇攻打他.过了一段时间,派徐达等人围攻.朱亮祖突围,常遇春负伤而归,诸将无人敢向前冲.太祖亲自督战,终于大获全胜,捆绑朱亮祖前来面见太祖.太祖问道:“你将如何打算?”朱亮祖回答:“活着就尽力,死就死了吧.”太祖认为他有勇气就释放了他.积功授予枢密院判.
李文忠在新城打败了李伯升,朱亮祖乘胜捣毁了敌军营数十个,俘虏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人、战马八百匹,辎重铠甲不计其数,李伯升仅率几个骑兵逃跑了.太祖嘉奖他的战功,赏赐十分丰厚.胡深请求合兵攻打陈友定,朱亮祖由铅山进攻浦城,攻克崇安、建阳,功劳显赫.大军会合攻打桐庐,围攻余杭,晋升为浙江行省参政,协助李文忠镇守杭州.统率马步舟师数万人讨伐方国瑛,下天台,攻台州.方国瑛逃走,追击到黄岩.降服了敌守将哈儿鲁,攻下仙居诸县.进攻温州.方明善拒战,被打败,温州被攻克.攻下瑞安,再次在盘屿打败方明善,追击到楚门.方国瑛和方明善率部投降.
洪武元年,协助征南将军廖永忠从海道攻取广东.何真投降,同廖永忠攻克南宁、象州,平定广西.班师回朝,太子率百官在龙湾迎接慰劳.三年,封为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四年讨伐蜀地,太祖认为诸将久无战功,任命朱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率领军队开赴蜀地,明升已经投降.攻下未归附州县.班师回朝,因擅杀军校而不予奖赏.
朱亮祖虽勇悍善战,但不爱好学习,他的所作所为多不符合规范,番禺知县道同知道了这些情况.朱亮祖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第二年九月召朱亮祖,和他的儿子府军卫指挥使朱暹一同鞭打而死.御制墓志铭,仍以侯的礼节埋葬.
(2)B “年号起源于秦始皇”错误,起源于汉武帝.
(3)D “朱亮祖因在伐蜀中曾擅杀军校等不法行为被揭发,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错,曲解文意,原文为“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触怒皇帝的原因是“朱亮祖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
(4)①数:第一个为“几”,第二个为“多次”;据:据守.句子翻译为:数月后,又叛归元朝,多次和明军作战,被他俘去的士兵有六千多人,于是进入宣城据守.
②遁:逃跑;嘉:嘉奖;赉:赏赐.句子翻译为:李伯升仅率几个骑兵逃跑了.太祖嘉奖他的战功,赏赐十分丰厚.
答案:
(1)C
(2)B
(3)D
(4)①数月后,又叛归元朝,多次和明军作战,被他俘去的士兵有六千多人,于是进入宣城据守.
②李伯升仅率几个骑兵逃跑了.太祖嘉奖他的战功,赏赐十分丰厚.
参考译文:
朱亮祖,六安人,元朝授予义兵元帅.太祖攻克宁国,活捉了朱亮祖,太祖十分赏识他的勇悍,赐给金币,命他仍担任原职.数月后,又叛归元朝,多次和明军作战,被他俘去的士兵有六千多人,于是进入宣城据守.太祖刚刚攻取了建康,还无暇攻打他.过了一段时间,派徐达等人围攻.朱亮祖突围,常遇春负伤而归,诸将无人敢向前冲.太祖亲自督战,终于大获全胜,捆绑朱亮祖前来面见太祖.太祖问道:“你将如何打算?”朱亮祖回答:“活着就尽力,死就死了吧.”太祖认为他有勇气就释放了他.积功授予枢密院判.
李文忠在新城打败了李伯升,朱亮祖乘胜捣毁了敌军营数十个,俘虏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人、战马八百匹,辎重铠甲不计其数,李伯升仅率几个骑兵逃跑了.太祖嘉奖他的战功,赏赐十分丰厚.胡深请求合兵攻打陈友定,朱亮祖由铅山进攻浦城,攻克崇安、建阳,功劳显赫.大军会合攻打桐庐,围攻余杭,晋升为浙江行省参政,协助李文忠镇守杭州.统率马步舟师数万人讨伐方国瑛,下天台,攻台州.方国瑛逃走,追击到黄岩.降服了敌守将哈儿鲁,攻下仙居诸县.进攻温州.方明善拒战,被打败,温州被攻克.攻下瑞安,再次在盘屿打败方明善,追击到楚门.方国瑛和方明善率部投降.
洪武元年,协助征南将军廖永忠从海道攻取广东.何真投降,同廖永忠攻克南宁、象州,平定广西.班师回朝,太子率百官在龙湾迎接慰劳.三年,封为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四年讨伐蜀地,太祖认为诸将久无战功,任命朱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率领军队开赴蜀地,明升已经投降.攻下未归附州县.班师回朝,因擅杀军校而不予奖赏.
朱亮祖虽勇悍善战,但不爱好学习,他的所作所为多不符合规范,番禺知县道同知道了这些情况.朱亮祖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第二年九月召朱亮祖,和他的儿子府军卫指挥使朱暹一同鞭打而死.御制墓志铭,仍以侯的礼节埋葬.
看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面的句子,不要文章里的.勇气使陈涉揭竿而起,勇气使XXXXXXXX,勇气使XXXXX.下面是全题 2020-05-13 …
二、按要求写句子。1.面目狰狞的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缩句)2.那奔驰的列车是祖国奋勇前进 2020-05-14 …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 2020-06-0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韦机传韦机,雍州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父恪 2020-06-09 …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表明()①我们应该热爱祖国,勇担历史使命②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 2020-06-22 …
二、按要求写句子。1.面目狰狞的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缩句)2.那奔驰的列车是祖国奋勇前进 2020-06-24 …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和八位维和英烈群体的事迹表明()A.我们应该热爱祖国,勇担历史使命B.生 2020-11-08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现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热爱祖国、勇担责任的伟大抱负,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 2020-11-08 …
2012年2月,中国农历十五元宵节,第七届“两马同春闹元宵”大型灯会在福州马尾区举行。本届闹元宵活动 2021-01-12 …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诗句式倒装,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感觉到了必死的险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