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2)李太守指的是谁?伯禹指传说中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材料二:始 知 李 太 守,伯 禹 亦 不 如。
(2)李太守指的是谁?伯禹指传说中的谁?
材 料 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3)材料三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它使得哪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4)历朝政府为发展经济都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除材料中的外,举两例说明?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材料二:始 知 李 太 守,伯 禹 亦 不 如。
(2)李太守指的是谁?伯禹指传说中的谁?
材 料 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3)材料三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它使得哪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4)历朝政府为发展经济都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除材料中的外,举两例说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选自屈原的《离骚》,这句诗的意思是,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对李冰功绩的赞颂.伯禹指传说中的大禹.
(3)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4)历朝政府为发展经济都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除材料中的外,著名的水利工程还有:郑国渠、灵渠、隋唐大运河和三峡水利工程等.
故答案为:
(1)屈原、《离骚》.
(2)李冰、大禹.
(3)都江堰、成都平原.
(4)郑国渠,灵渠,隋唐大运河,三峡水利工程.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对李冰功绩的赞颂.伯禹指传说中的大禹.
(3)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4)历朝政府为发展经济都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除材料中的外,著名的水利工程还有:郑国渠、灵渠、隋唐大运河和三峡水利工程等.
故答案为:
(1)屈原、《离骚》.
(2)李冰、大禹.
(3)都江堰、成都平原.
(4)郑国渠,灵渠,隋唐大运河,三峡水利工程.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10分)⒚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020-06-11 …
历史文献中的孔子形象材料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材料二:东门有人(孔子), 2020-06-16 …
《孟子》有一章读不懂?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於陋巷,一箪食,一瓢饮 2020-07-02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 2020-07-23 …
历史文献中的孔子形象材料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材料二:东门有人(孔子),其 2020-12-14 …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二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 2020-12-23 …
对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是A.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神不散 2020-12-25 …
对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是[]A.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神 2020-12-25 …
我国第四代隐形战机歼-31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惊艳亮相,国人振奋,隐形材料是指()A.看不见的材料B. 2020-12-25 …
隐形材料是指()A.看不见的材料B.听不见的材料C.感觉不到的材料D.雷达发现不了的材料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