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碚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粱先生的书斋名,取儒家“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碚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粱先生的书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抄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还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粱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300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始于17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的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粱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忠厚的一面。
  粱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文章有删改)
(1)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
(2)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①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②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③中心内容的确立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④通过细节表现人物。(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一本百科全书知识全书中,文学部分的知识占全书的五分之二,数学方面的知识比文学方面的知识多占全书的  2020-06-0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①阅读总是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大到为国为民,小到为家为己。人们通常认  2020-07-29 …

阅读下面文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bó()。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  2020-11-04 …

阅读下面文字填空。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juàn()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yuān()博。从古  2020-11-04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A.广博B.渊博).  2020-11-14 …

面对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潜能,为自己增添动力②只  2020-11-15 …

曾经在美国某小学生毕业照的背面看到这样的文字:您的孩子在这里学习知识,培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和获取知识  2020-11-21 …

了解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可以通过  2020-12-10 …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茅海建进一步说道,我们不能妄言梁启超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存在  2020-12-10 …

阅读下面文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bó()。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