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1~2题。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1~2题。 |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渐渐远去,江上的喧闹已然远离,作者由江上到达山间,那山间的景象又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将这山间之景和江边之景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黄昏时听着山寺传来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意对即可) 2.第一问:“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杉树被月光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不知不觉间到达了“庞公栖隐处”。此处是“岩扉松径长寂寥”,景色是何等的宁静、清幽。第二问:江边之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寺之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意对即可) |
看了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中,红磷燃烧实验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中,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同时钟罩内 2020-05-02 …
三、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0分)[双调]寿阳曲·烟寺①晚钟元·马致远寒烟细,古寺清, 2020-06-09 …
乡村的炊烟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2020-11-02 …
人们常说被动吸烟比主动吸烟的危害要大?什么逻辑,假设一个人吸烟,首先他最初吸进去的烟就危害了自己一次 2020-11-05 …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吸烟首先损害呼吸系统,易患支气管炎、肺 2020-11-05 …
第一支烟往往是从模仿和好奇开始的,有关吸烟的说法正确的是()A.吸烟能使人咳出气管中的废物,使呼吸畅 2020-11-05 …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站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可以看到A.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 2020-12-12 …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 2020-12-28 …
麋鹿的尾巴是鹿钟中最长的. 2021-01-12 …
烟熏鹿肉奶酪酱面包卷的做法 2021-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