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瘩《历代职官表•内阁》材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瘩《历代职官表•内阁》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二门下级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串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弃(尚书仆射)数反于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瑞(尚书仆封)而亲德弃,(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鸡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许旨,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瑞、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一一《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
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瘩《历代职官表•内阁》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二门下级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串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弃(尚书仆射)数反于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瑞(尚书仆封)而亲德弃,(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鸡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许旨,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瑞、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一一《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二“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二门下级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串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可以得出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
(2)第一小问的制衡,依据材料三“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可以得出宰相设置众多;依据材料三“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可以得出三省长官共同议事.
第二小问的专制,依据材料三“鸡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许旨,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依据材料三“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可以得出派谏官驻阁监督.
(3)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可知,三省辅政体制在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第二小问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故答案为:
(1)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
(2)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宰相设置众多.专制: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
(3)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2)第一小问的制衡,依据材料三“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可以得出宰相设置众多;依据材料三“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可以得出三省长官共同议事.
第二小问的专制,依据材料三“鸡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许旨,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依据材料三“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可以得出派谏官驻阁监督.
(3)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可知,三省辅政体制在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第二小问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故答案为:
(1)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
(2)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宰相设置众多.专制: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
(3)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隋代虽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 2020-06-21 …
以《合作》为题目写一篇700字作文材料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一只蚂以《合 2020-06-23 …
帮我抓下材料的标题?(材料作文)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2020-06-24 …
材料一;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材料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020-07-04 …
材料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材料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根据材料写议论短 2020-07-04 …
这个作文让写什么呀!“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好商量;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2020-07-0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 2020-07-12 …
材料分析题《三个和尚》讲的是:庙里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和尚自己担水喝。后来,庙里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 2020-11-08 …
材料分析题《三个和尚》讲的是:庙里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和尚自己担水喝。后来,庙里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 2020-11-0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 2020-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