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朱文公有足疾①,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朱文公有足疾①,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③”。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②筇:竹名。③勃窣:匍匐而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道人得诗径去___
②足疾大作___
(2)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___”到“___”的变化,他“亟令人寻逐道人”的目的是□□□□(用文中词句回答)。
(3)“得诗径去”表现了道人___的内心状态;朱熹的可贵之处在于___。
朱文公有足疾①,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③”。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②筇:竹名。③勃窣:匍匐而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道人得诗径去___
②足疾大作___
(2)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___”到“___”的变化,他“亟令人寻逐道人”的目的是□□□□(用文中词句回答)。
(3)“得诗径去”表现了道人___的内心状态;朱熹的可贵之处在于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道士拿到诗后就离开了.去:离开;
②脚病发作得非常厉害.作:发,发作.
(2)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大喜”到“叹息” ,他寻找道人的目的是“追索其诗”.
(3)本题考查概括理解内容及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根据后文情节“道人并没有治好朱文公的脚病”,因此,这里的“得诗径去”表现出他的心虚,从文中的“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可以看出朱文公的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
答案:
(1)①离开 ②发,发作
(2)大喜 叹息 追索其诗
(3)心虚 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
①道士拿到诗后就离开了.去:离开;
②脚病发作得非常厉害.作:发,发作.
(2)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大喜”到“叹息” ,他寻找道人的目的是“追索其诗”.
(3)本题考查概括理解内容及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根据后文情节“道人并没有治好朱文公的脚病”,因此,这里的“得诗径去”表现出他的心虚,从文中的“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可以看出朱文公的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
答案:
(1)①离开 ②发,发作
(2)大喜 叹息 追索其诗
(3)心虚 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朱文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么孩子越长越丑 与家长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2020-03-30 …
中华民族曾经历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中华民族从来没有退缩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 2020-04-07 …
因为有利大家聚在一起,没有利益可图了,就散了,好像是一个词语,是什么 2020-06-27 …
大火(猜一个字)炬,因为有巨大的火. 2020-07-03 …
济南市的露天烧烤正是因为有庞大的市场,所以才屡禁不止.科学研究表明,肉类在烧烤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极其 2020-07-16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米勒的实验证明了有机小分子物质能够转变为有机大分子物质B.病菌抗药性逐渐 2020-11-02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说明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②教师高尚的人格具有 2020-11-23 …
对《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的观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 2020-11-29 …
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自然灾害没有也不可能压垮我们坚强的中华民族,因为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支撑着我们。 2020-12-10 …
“生活的路因为有了大度和宽容才能越走越宽。”这是因为宽容A.意味着不挑剔和苛求自己????????B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