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材料一: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令,是诸侯王的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材料二: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
题目详情
材料一: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令,是诸侯王的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材料二: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时候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实行的?作用如何?
3.材料二所反映的制度及其主要职责是什么?目的何在?
忘记把历史书带回家了 悲催..
材料二: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时候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实行的?作用如何?
3.材料二所反映的制度及其主要职责是什么?目的何在?
忘记把历史书带回家了 悲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的推恩令,二反映了西汉的刺史制度.
2、推恩令是汉武帝时为了解决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导致的王国割据问题而推行的,最终使王国被越分越小,甚至王国的诸侯权利不及郡守,并始终被中央所制约,解除了王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3、刺史制度在秦朝曾设御史,后被舍弃,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其主要职责时监察地方官员,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2、推恩令是汉武帝时为了解决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导致的王国割据问题而推行的,最终使王国被越分越小,甚至王国的诸侯权利不及郡守,并始终被中央所制约,解除了王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3、刺史制度在秦朝曾设御史,后被舍弃,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其主要职责时监察地方官员,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看了 材料一: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北京故宫中,太和殿又称为“金銮殿”,系举行重大国典之处;乾清宫则是清后期皇帝举行殿试的 2020-05-20 …
高二上半期英语考试作文,急.我们马上就要进行高二上期期末考试了.我希望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次英语的作 2020-06-03 …
(2014•闵行区二模)为了寻找马航MH370残骸,我国“雪龙号”科考船于2014年3月26日从港 2020-06-13 …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的名单要张榜公布,榜文用黄纸书写,重要的名单还要由皇帝钦定,中榜者从 2020-07-13 …
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所发展,表现为[]A.废诗赋,改策论,设经济特科B.开始施行殿试与武举制度C.以 2020-07-26 …
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 2020-11-06 …
英语口试,让写对话,帮着写3个,简单的就行,高二水平就行口试方法:考试由两人一组的对话和回答问题构成 2020-11-06 …
我国古代有两部著名的兵书是……古人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叫……第二名叫……第三名叫…… 2020-11-21 …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第四名称为啥?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那么第四名叫什么呢 2020-11-24 …
宋朝科举制比唐朝有所发展,表现为A.开始实行殿试和武举B.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C.考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