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
题目详情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颜色不变___ ②欲倍其约___
(2)对文章划线语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3)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看出曹沫是怎样一个人?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颜色不变___ ②欲倍其约___
(2)对文章划线语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3)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看出曹沫是怎样一个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脸色不便.颜色:脸色.
②要背弃自己的誓约.倍:通“背”,违背.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译为: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故选:D.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好人人物形象的把握.第一问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在文中找到“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前后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即可.“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因此曹沫的目的是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第二问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本文叙述曹沫为了夺得因战败而失去的土地,在会盟时用匕首胁迫齐桓公归还鲁国的土地,最终获得成功.体现了曹沫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形象特点.
答案:
(1)脸色;倍,通“背”,背弃
(2)D
(3)【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曹沫是一个有勇力,有胆识,做事精心策划.】
①脸色不便.颜色:脸色.
②要背弃自己的誓约.倍:通“背”,违背.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译为: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故选:D.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好人人物形象的把握.第一问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在文中找到“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前后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即可.“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因此曹沫的目的是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第二问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本文叙述曹沫为了夺得因战败而失去的土地,在会盟时用匕首胁迫齐桓公归还鲁国的土地,最终获得成功.体现了曹沫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形象特点.
答案:
(1)脸色;倍,通“背”,背弃
(2)D
(3)【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曹沫是一个有勇力,有胆识,做事精心策划.】
看了 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齐鲁长勺之战,《春秋》中只有一句;“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军于长勺.”请与课文作比较,谈谈史书 2020-04-26 …
关于齐鲁长勺之战,《春秋》只有一句: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请与课 2020-04-26 …
关于齐鲁奚之战的一些资料历史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史称“奚 2020-06-08 …
《春秋》: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与课文曹刿论战相比较 2020-06-19 …
上下五千年知识题!20、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让()与他一同作战,打败齐国。A 2020-06-23 …
春秋战国,爵位为君侯公的人,大臣是怎么称呼的?比如齐桓公,管仲不可能叫齐桓公为“齐桓公”的,也不可 2020-07-01 …
1.《曹沫劫齐桓公》“君其图之”的“其”可联想到马说中哪两个句子?意思是什么?2.本文中曹刿的形象 2020-07-08 …
关于齐鲁长勺之战,《春秋》中只有一句:“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请与课文《曹刿论战》作比较 2020-11-26 …
公元前3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表明()A周天子非常敬重齐桓公B齐桓公有很 2020-12-02 …
关于齐鲁长勺之战,《春秋》中只有一句:“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与《曹刿论战》相比,请你谈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