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韩瀚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这首诗很短,读后却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确是一首有重量
韩瀚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苟活者,
都失去了——重量。
这首诗很短,读后却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确是一首有重量的诗作。
诗贵精炼。这首短诗,极为浓缩,只有五行,二十七个字,可思想内涵却是丰富的。诗人歌唱了与“四人帮”作坚决斗争而英勇牺牲的张志新烈士。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几千字也难以写完。当时确也出现了不少诗歌,而此诗却独辟蹊径,另立新意,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象。开头两句,出语不凡:“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带血的头颅”,这是充溢着悲壮之情、使人战栗的词语。它使人不由想起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凶残,想起张志新烈士自觉献身的英雄气概。“生命的天平”是衡量人的生命价值的天平,它将衡量出一个人的死,是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如今,“带血的头颅”一放在这天平上,就“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可见“带血的头颅”何等重,“苟活者”何等轻。强烈的反差,充分显示出张志新烈士与苟活者之间的生命价值的巨大差距。诗使用了“她把——”的句式,表现了“她”的主动,突出了烈士为真理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诗既歌唱了伟大的张志新也鞭挞了软弱的苟活者。不过,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苟活者”既是指那些贪生怕死之徒,也包括了许多缺乏认识、不敢斗争的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了诗人在内,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深切体会此诗振聋发聩的意义。
诗贵创新。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把自己那颗“带血的头颅”放在天平上称斤论两,世界上也不存在什么“生命的天平”,也不可能把“所有苟活者”一起都放在天平的另一端,但诗却恰恰这样写了,因而给人一种新鲜感。诗人大胆地驰骋想像,创造出饱含着情思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的具体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鲜明的憎爱。
乍一看来,诗人的想像悖于常理,其实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来自于生活:为正义而牺牲者抛头颅、洒热血,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是十分崇敬和景仰的,因此可以说,人民群众的心里确实存在着一架“生命的天平”,这架“天平”能够衡量历史上的“是”与“非”、“伟大”和“卑鄙”。
此诗通过这个巧妙的构思,将“虚”与“实”结合起来,从人们的意念中提炼出具体的形象,创造出精警而新奇的诗篇。
1.为什么说这首诗“确是一首有重量的诗作”?
2.“诗贵创新”,本诗的“创新”体现在哪里?
3.为什么说“诗人的想像悖于常理,其实并不是胡思乱想”?
4.你怎样理解本诗中的“虚”与“实”?
解析:
1.因为短短的二十七个字,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歌颂了与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烈士,创造出了饱含着情思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的具体形象,表达自己的鲜明的憎爱。 2.诗人驰骋想像,以生活中没有的“生命的天平”为尺度,把“苟活者”与“带血的头颅”加以衡量,从而表达出对“带血的头颇”的赞颂,这种意象在以往诗中是没有的。 3.有悖于常理,是因为生活中不可能出现把“带血的头颅”放在“天平”上衡量。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有是非的衡量标准,对革命者与苟活者进行评价,所以不是胡思乱想。 4.“虚”指“生命的天平”、“带血的头颅”,“实”指的是张志新的英勇事迹,是对张志新烈士的赞颂之情。
量筒读数什么时候看凹液面或者刻度线是体积一定让读体积的时候看刻度线?俯高仰低…那体积不一定时是看凹 2020-05-13 …
都说读书读书家里让我们做死读……为什么现在有好多人都在感慨当初、读了九年十几年书好多学的东西一点都 2020-07-03 …
“并不是”一词是不是指“不是”的意思,为何多加一个“并”字,这样一来让读者理解起来不是很累赘,是谁 2020-07-05 …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爱读书?我自己都很厌学,我小学时课文里说古代和旧社会的孩子都爱死读书了,拼死读书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余秋雨在欧洲,当时有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那就是西 2020-11-22 …
我们接触了一大批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人生际遇、悲欢离合都让我们或为之惊喜或为之忧伤。请就你 2020-11-28 …
读什么样的书可以让自己更睿智,更丰富,更机敏?人家都说读书可以开阔自己,但是书类千千万万,该读哪些书 2020-12-19 …
英语翻译一个美好故事的结局,通常都以喜剧告终,读者看了固然高兴,可看过以后过几天就会被遗忘.一个故事 2020-12-19 …
阅读下面的文字。(5分)名著能让人永远喜爱,永远尊敬并永远怀想,它们有如酱一般chún香浓郁的味道, 2020-12-22 …
五、语气词练习:填一填,读一读。1.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生活,都很快乐,何必各执一词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