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赠俊公道人[南朝]范云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1)诗歌前四句运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俊公道人
[南朝]范云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1)诗歌前四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赏析。
(2)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赏析表现手法,先指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在文中的体现,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及情感.首联是视觉描写,颔联是听觉描写,整体上看是视听结合;首联又是借景抒情,寓景于情;词语上的回环往复,“秋蓬”引出“秋甸”,“寒池”回应“寒藻”,“风条”、“风响”,“霜叶”、“霜枝”.答题时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即可.
(2)分析情感的变化,要抓住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句子,题干已经明确了答题区间.“幸及清江满”体现作者的期待,“无使明月亏”体现作者的担忧,“月亏君不来”体现了作者的失望.答题时将诗句的内容具体阐述出来.

答案:
(1)示例1.视觉和听觉的结合(2分).第一二两句写清寂的秋野上飘飞起数不完的枯蓬,寒冽的水池边漂浮着静静的萍藻,是视觉描写;第三四两句写时时振响树条的萧萧风声和纷纷飘坠的瑟瑟霜叶,是听觉描写.两者相结合,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3分)
示例2.寓景于情,借景抒情.(2分)枯蓬和萍藻在天地间,在水池中是飘浮不定的,诗人借这两种意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在人世间流徙不定的关切和牵挂.借风声和落叶声,营造出凄冷悲凉的氛围,表现出诗人辗转不眠的孤寂以及对友人到来的一种期盼.(3分)
示例3.词语上的回环反复(2分).这两联都运用了句中复字回环的方式:首句以“秋蓬”引出“秋甸”,二句以“寒池”回应“寒藻”,三句“风条”、“风响”,四句“霜叶”、“霜枝”,各在句中回环相复.在回环往复之间,顿使秋气更浓、寒意更深、风声更凄、霜色更重.以此衬托诗人秋寒风霜中的情思,愈加有一种凄清深沉之感.(3分)
【评分标准】选择一点回答即可.写出特点2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①期待.作者看到清江渐及满潮,想到月明相会之时即将到来,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②担心.劝友人千万不要耽误了行程,要赶上这潮满月圆的时候,不要辜负了这明月,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有些担心.③失望.眼看明月渐渐亏缺了,而友人依然不见,诗人感到一些惆怅和些许的失望.

赏析:
倘若此诗作于期会之前,诗人正满怀“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诗中当会出现极其清丽的秋景描绘.但此刻既已过了约期,诗人心中正有诉不尽的惆怅,当他向朋友追述那日夜期待的情景时,不免染上了浓重的苍凉感:当秋风吹拂之时,你可知道我曾久久眺望过清寂的秋野,眼前飘飞起数不完的枯蓬;站在日见寒冽的池边,看那浮泛水面的萍藻,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秋来的凉意,全带上了一片苍寒之色.诗中开头两句一动一静,分别是诗人选择的意象,这中间隐隐包含了对远方友人的关切和牵挂:他的朋友,也像飘蓬、浮藻一样,正在人世间流徙不定.而今秋意已凉,不知他是否已回返居所.接着的“风条振风响”两句,则由视觉意象的展现,转为风夜霜晨听觉意象的描摹.秋夜本就凄清,何况当诗人辗转床侧之时,耳边听到的,又只是时时振响树条的萧萧风声.直到白霜满阶的清晨,那风似乎还没有静息,园中还传来霜枝颤抖之声,想必还伴随着瑟瑟霜叶的纷纷飘坠.这客观的音响,似乎与诗人牵念友人的心境无关,最多只能让人添一些思念中的孤寂罢了.但诗的意象,有时往往能产生多重效果.读者可以想像,诗人在留心这些自然音响时,还同时隐含着这样的心理活动:在静静的夜晚,忽闻窗外似有衣衫窸窣之声,好像是朋友的先期来访,其欣喜之情如何?但侧耳细听,却只是风吹树条的振响,又不免大失所望.至于霜晨的枝颤叶落之音,在迷糊之中,也难说不会幻觉为友人踏霜而近的步声,令诗人推被而起、“倒屣相迎”,直到出门一看,才发现错了.此时伫立阶前,又该多少懊丧.
以上四句,均为诗人向远方友人诉说期待之日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句的结构,都运用了句中复字回环的方式:首句以“秋蓬”引出“秋甸”,二句以“寒池”回应“寒藻”,三句“风条”、“风响”,四句“霜叶”、“霜枝”,各在句中回环相复.这种结构方式颇为少见,用得不好,便显得累赘而佶屈;但倘用得恰当,则可大大增强意象的情感效果.范云这四句复字之用,就显得很自然,在回环往复之间,顿使秋气更浓、寒意更深、风声更凄、霜色更重.以此衬托诗人秋寒风霜中的思情,愈加有一种凄清深沉之感.
追述当初的牵思之情,虽然显得凄清.但在当初,诗人心中毕竟还时时涌起过即将会见朋友的喜悦.而且,秋日之景,也并不总是飘蓬、凄风,其间也还有秋江潮生的清景、徐风朗月的美辰.当相约之期临近时,诗人的心境一度异常明净:“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诗人伫立江畔,感觉到那早、晚的潮水,正一天比一天壮盛,很快就要达到满潮之期.古人虽然不懂得月亮具有引潮力的现代科学原理,但对江海之潮与月之圆缺的关系,则早就观察到了.所以,诗人看到清江渐及满潮,便想到了月明相会之期已近,心中既漾满了喜悦,又平添了几分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的担心.“幸”,这里是希望的意思.因此这二句简直就是在对远方友人热切呼唤了:那相聚之夜的明月将多么美好圆满,你可别耽误了启程之期,一定要赶上那清江潮满的日子!切切不要徒然让月儿渐渐亏缺呵!这两句一扫前文的凄清孤寂之感,笔致清丽便转,恍有一轮明月照耀着诗章.然而,眼看着夜空的明月,渐渐变为一弯月牙,诗人久待的友人依然不见.这使诗人感到深深惆怅,不禁喟然叹息:“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意思是说:满轮明月已经亏成这个样子,你还不曾来到;我们的约会,又要推迟到很久很久以后了!一个“不”字,一个“竟”字,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多少憾意.这结句虽为“情语”,其中却有着极为感人的“情中景”: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正夜夜仰对着空月,搔首叹息,徘徊不定.
俊公道人读到这首充满秋寒风霜中的牵思和秋夜月光下的惆怅的诗,也该会引发深深的歉情.或许他会赶紧治装启程,以补救友人“相期竟悠哉”的憾意.
看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二、查字典,填空。1.“蓬”的部首是,除部首外有画,诗中“蓬头”的意思是。2.“解”是结构,它有三  2020-05-14 …

二、查字典,填空。1.“蓬”的部首是,除部首外有画,诗中“蓬头”的意思是。2.“解”是结构,它有三  2020-05-14 …

诗歌有多少种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  2020-06-11 …

郁闷呐!都高三了语文的诗歌鉴赏题还做不明白,我看不懂诗歌,谁能传授一下经验?现在诗歌鉴赏题各种题型  2020-06-28 …

谁能帮我写下《四季读书歌》这首诗的赏析?四季读书歌》(民国熊伯伊作)民国年间,湖北崇阳有儒医熊伯伊  2020-07-01 …

读“诗仙”李白的诗,读“诗仙”李白的诗,你可以感受到他的诗歌风格是[]A.雄奇飘逸,激昂奔放B.气魄  2020-11-03 …

在括号里写出对联所歌咏的古人的名字.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2.达则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020-11-27 …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2)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  2020-11-27 …

白桦是()著名诗人()的抒情诗.读这首是我除了感受诗歌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白桦是()著名诗人()  2020-11-29 …

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要求答题(1)写出与下面对联相应的人物.1.千古诗人,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