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详情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钩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而已.
此诗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痛.耐人寻味.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钩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而已.
此诗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痛.耐人寻味.
看了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以谁的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8 华南虎初一练习册下册的.诗中的华南虎遭受了怎样的境遇这首诗以华南虎的遭遇和屈辱揭露了当时怎样 2020-05-17 …
读“某区域能源调配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电力构成以电为主,电为辅。(2)近 2020-06-17 …
老子向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2020-07-02 …
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 2020-07-03 …
怎样让河南银嘉得到第6罐可乐先做这样一个游戏:假设可乐两元钱一罐,两个空罐可以换一罐可乐,如果给河 2020-07-04 …
济南的冬天阅读题刻含义?2.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怎么表达出来的?济南冬天的 2020-07-10 …
传送带改变了物体运动方向是否有做功比如说一个物体以v的速度向右滑上逆向的传送带,然后经历减速至0再 2020-07-11 …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 2020-07-26 …
怎么样可以知道东南西北的方向?怎么分辨方向呢?别人说上东下西左南右北?是这样的吗?南面以N代替.那其 2020-10-30 …
如何吧化学物品样品送到外地本公司从事松香水,无苯香蕉水的生产销售随着销售面的问题,有些货物需要送到外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