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题。雨后慰池上芙蓉徐贲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注徐贲,明初“吴中四杰“之一。元末张士诚曾征徐贲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后慰池上芙蓉
徐贲
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注】徐贲,明初“吴中四杰“之一。元末张士诚曾征徐贲为幕僚,徐贲避走不从,后张士诚军队为朱元璋所破。明朝建立后,许多文士得到起用,徐贲却一直到洪武七年才被荐进京。此诗写于他明初出仕之前。
(1)“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描写了什么样的情境?表现了“芙蓉”什么特点?
(2)“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此题注意芙蓉的生活环境,突出表现芙蓉远离世俗,不追逐名利的特点.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看到“芙蓉”在“寒波”中寂寞地开着,引起了一番感慨,并对芙蓉进行慰藉,芙蓉是夏日开放的,到了秋天,它便逐渐花残叶落,憔悴干枯.因此再无人来观赏,它便“寂寞”地呆在池中.这是诗人的仕途坎坷写照.

答案:
(1)作者描写了一个雨后观荷的画面:一个雨后新晴的秋日,芙蓉在寒波中寂寞地开着.特点:凋谢枯萎,远离世俗.
(2)作者表面上劝慰芙蓉不要埋怨秋天的无情,毕竟凋谢是自然规律,假如开放在春天却无人欣赏,那么哀怨会更多,采用托物言志(以物自况)的手法,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自己没有做张士诚的官的庆幸.

赏析:
作者在一个雨后新晴的秋日,偶然经过池边,看到芙蓉在寒波中寂寞地开着,生出一番感慨,对芙蓉进行慰藉.前两句写芙蓉花残叶落,憔悴干枯,开在凉风习习、一片寒意的水面上,无人观赏,显得非常寂寞.后两句是作者劝说芙蓉的话.一番秋雨,一番秋意,一番零落,这本是自然规律,说秋天无情也对,所以说“秋情薄”,但作者劝说芙蓉不要埋怨秋天的无情,为什么呢?因为秋天虽然摧折了芙蓉,但芙蓉毕竟已经到了该凋谢的时节了.要是在春天,如果那红艳的花盛开在绿波之上,却无人观赏,无人采摘,那哀怨岂不是会更多?作者表面上是劝慰荷花,实际上以物自况,安慰自己结合作者的经历看,元末张士诚曾征徐贲为幕僚,徐贲避走不从,后张士诚军队为朱元璋所破.明朝建立后,许多文士得到起用,徐贲却一直到洪武七年才被荐进京.作者出仕之前难免有怀才不遇的幽怨,但也庆幸当年没有到张士诚处做官.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