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之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材料一的“这一战略部署”和材料二中的“这一历史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
(2)完成这一战略部署的是哪支军队?这一军事行动的领导人都是谁?
(3)材料二中的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哪年以来?
(4)这次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材料一“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之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材料二“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一的“这一战略部署”和材料二中的“这一历史的转折点”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这一历史的转折点”指的是1947年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材料二中的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1927年到1947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故答案为: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晋冀鲁豫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
(3)从1927年到1947年;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4)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这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