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8-19题.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从高纬到低纬的地域分异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
题目详情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8-19题.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从高纬到低纬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从高纬到低纬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正确;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D.“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D.“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看了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寻梦者1、从全诗看,诗中的“梦”指的是什么?2、诗中的寻梦者具有怎样的特点?3、“你去攀九年的冰山 2020-05-16 …
看下面,一道语文题,《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诗人是站在处观看瀑布的,从诗中的一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中用 2020-06-08 …
求作业答案:活用古诗句.1.活用古诗句.1.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你可用古人的诗句劝他 2020-06-16 …
短歌行中作者忧什么?你如何看诗人的忧情?这忧情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2020-06-21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清末文豪王闿运是齐白石的恩师,素有冰鉴之称.他看人没看走眼 2020-06-2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林黛玉的诗观魏鹏在大观园里,可谓诗人云集。通过读这些诗人的作品,看诗人 2020-11-24 …
把画“”的句子换成成语。1.我既腼腆又十分得意,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2.我有点急迫得不能等 2020-12-19 …
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所涉及的“ 2021-01-13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远和近顾城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4.诗中有 2021-01-17 …
找出下列说法表述不正找出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诗,从文学角度看,诗、词、曲都是诗歌;从形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