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2~23题.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
题目详情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2~23题.
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从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
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从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变化,热量在减少,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正确;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变化,热量在减少,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变化,热量在减少,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D.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变化,热量在减少,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变化,热量在减少,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变化,热量在减少,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D.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变化,热量在减少,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看了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古诗文名句默写。打开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同住山中 2020-05-13 …
西风,东风,北风,南风,中有什么区别(文学意义上的)如:1、描写东风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 2020-05-17 …
人人心中所有而人人笔下皆无终南山的诗句?3Q 2020-06-08 …
你知道哪些河南籍的古代诗人?河南在古代作为中原地带,人杰地灵.开封,洛阳等城市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都 2020-07-04 …
语文题目描写瘦西湖的民乐演奏的诗句:描写六朝古都南京的诗句:描写黄山的诗句: 2020-07-06 …
忆江南两首诗中哪首更好一个是江南好另一个是江南忆两首诗更欣赏哪一首,理由是什么. 2020-07-10 …
描写南京,或者赞美南京的诗句有哪些? 2020-07-12 …
《江南》的诗此诗中有江南河采莲莲叶和田田的诗句查全文 2020-07-13 …
赞颂钟南山的诗句现已74岁的钟南山。曾在抗击非典中主动请缨,无私奉献现已74岁的钟南山。曾在抗击非 2020-07-17 …
“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原文填空。(1)打开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