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出自《论语》哪一篇

题目详情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出自《论语》哪一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学而.第一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看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翻译有关于孝道的以下论语论语学而第一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020-06-24 …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  2020-06-24 …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儒家以为孝悌即为仁爱的根本,我们应该如何奉行孝道这是我的一道国学试题,急用  2020-07-10 …

下边漫画反映了这位大学生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②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依赖思想  2020-11-21 …

如图漫画反映了这位大学生()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②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依赖  2020-11-21 …

谁会这道题:下列关于孝敬父母的说下列关于孝敬父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小做  2020-12-17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孝心是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凊的本质出自孝  2020-12-19 …

“百善孝为先”,从道德角度来看,孝敬父母是因为()①孝敬父母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应以实际行动  2020-12-22 …

如图漫画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①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百依百顺②继承和弘扬孝敬父母的中华民族传统  2021-01-05 …

子女拒不履行孝敬父母长辈的义务既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判断对错)  2021-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