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

题目详情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子猷、子敬病笃___
②便舆来奔丧___
③子敬爱琴___
④便入坐灵床上___
⑤弦既不___
⑥月余亦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
②因恸绝良久。
(3)对这篇文章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
A.王子猷和王子敬都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猷对哥哥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哥哥的深厚情谊。
B.子猷由于听不到一点子敬生病的情况,推测子敬已死,坐着车子去悼念他,一点都不悲伤。这是因为他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子敬在九泉下相见了。
C.子猷开始是“了不悲”“都不哭”,后来见到“人琴俱亡”,就“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说明子猷的死,一是病重,二是过分悲伤所致。D.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悬念迭出,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扼要说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俱:都;
②句意为:就要乘轿子去看望丧事.索:索要;
③句意为:子敬一向喜欢弹琴.素:一向;
④句意为: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径:径直
⑤句意为: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调:协调;
⑥句意为:一个月后(子猷)也死了.卒:死亡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何”,为什么;“闻”,听.句意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②句重点词语有:“因”,于是;“绝”,气息中止,这里指昏死.句意为:于是(王子猷)哭了很长时间,几乎要昏死过去.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中心,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解决问题.
A.错误;《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哥哥的深厚情谊.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中心,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解决问题.
此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感情的分析能力,不哭不悲是自己强行抑制自己的悲痛,恸绝良久是抑制不住的结果.
 “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故前后并不矛盾.
答案:(1)
①都 ②索要 ③一向  ④径直  ⑤协调  ⑥死亡
(2)①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②于是(王子猷)哭了很长时间,几乎要昏死过去.
(3)A.
(4)“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故前后并不矛盾.
看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