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二)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
题目详情
(二)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 D.中牟闻其义(传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 D.中牟闻其义(传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A.正确;B.正确;C.正确;D.句意:中牟城内的守将听到赵襄子这番如此仁义的话.闻:听说.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翻译为: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根据意义划分为: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中牟不战而归顺襄子的原因是: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答案:
(1)(3分)D(闻:听说)
(2)(3分)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3分)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翻译为: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根据意义划分为: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中牟不战而归顺襄子的原因是: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答案:
(1)(3分)D(闻:听说)
(2)(3分)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3分)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看了 (二)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个文言文出自哪里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 2020-06-17 …
‘‘如入幽兰之室,闻而久之不香’’下句是什么? 2020-06-20 …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 2020-06-22 …
英语翻译1乡之学者,来相质难,随问随辨,咸解其惑.于是中原之士,闻而从游者日益众.2盖其为学专事讲 2020-06-26 …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文章的名字?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 2020-07-04 …
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2020-07-06 …
君子慎其所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宝,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 2020-07-07 …
问所闻李林孙者,见之襄城逆旅中,年六十馀矣,而温厚长者.翻译 2020-12-14 …
翻译下..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 2020-12-17 …
翻译一下这是什么意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