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精神之树张栓固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精神之树
张栓固
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 世事的喧闹 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
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跨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和人们一道虔诚地扑进了千年智者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
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但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开这大山般的身影。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
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了的;反而,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
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属这一棵棵参天古柏。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者自居。 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 。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遒劲。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我想我是在翻阅着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厚,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不屈不挠的意志,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我站在树下,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
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中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么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
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我们面前。
(选自《散文选刊》2006年第7期,原载2006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18.“世事的喧闹”在文中有什么含义?(4分)
答:
19.从文中看,“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这句话意在赞颂什么?(4分)
答:
20.本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从文中任举一例,点明手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答:
21.你认为可否将本文的标题换成“孔庙游记”?请简述理由。(6分)
答:
提示:
艺术手法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本文涉及的艺术手法较为典型,包括象征、对比、拟人等。答案示例:1.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如用“森林古柏”象征孔子的精神和学说,从而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物象。2.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本文第2段和第3段将帝王祭孔和市民祭孔进行对比,从而鲜明地揭示了两者祭孔的不同目的。这是一道主观开放性试题,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指出具体手法1分,举出例子1分,回答作用2分。21.(6分)不可以,(1分)因为本文不重在记游,(1分)而重在强调孔子精神、思想、学说历久常青,(3分)以“精神之树”为题,可以更加凸现本文的主旨。(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有关《孙权劝学》的 但当狩猎的当和门当户对的当各是什么意思自以为大有所益的益和多多益善的益各是什么 2020-05-14 …
领词往往引出一吕排比句与________ ,使联语衔接自然,_________。 2020-05-19 …
小标点里的大文章1.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后来发表了很 2020-05-23 …
单坝独挑式施工和防守都很困难,且回流大,淘刷深,往往引起对岸和下游( )恶化,不宜采用。A.水流B. 2020-05-28 …
往来无白丁中的往来是什么意思其中往来种作的往来是什么意思 2020-06-04 …
祖国大好河山,令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为之倾倒,人们往往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来表达这样 2020-06-10 …
英语音标中的往下一撇的引号表示要重读,那往上一撇的是什么意思.怎么把握呢 2020-07-07 …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合适的内容这篇文章采用了插叙手法,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开篇用衣襟 2020-07-15 …
英语翻译:大众媒体在报道时,往往拿出一小部分字眼以吸引眼球,忽略事件的社会意义. 2020-11-07 …
读我国南水北调线路示意v,回答问题.(1)南水北调三方案中,东线主要利用河将长江水调往A和天津;中线 202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