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材料,以“扫一屋与扫天下”为话题,谈谈自己的见解,写一篇议论文,800字左右。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时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
根据下面的材料,以“扫一屋与扫天下”为话题,谈谈自己的见解,写一篇议论文,800字左右。 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时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扫一屋”与“扫天下” 蒋相达 东汉时的陈蕃,少年独居一室而庭院龌起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最后成就了他“扫天下”的伟业,而他是否洒扫一屋无从可知。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应当“扫一屋”抑或毋需“扫一屋”孰是孰非。我们不妨将“扫一屋”与“扫天下”简单的看作是家事与国家大事。陈蕃主张扫除天下,不屑事一屋,则是以国家为重,薛勤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则注重以家事为本。 陈蕃并没有说错,大丈夫者,当心存天下,以强大国家、振兴民族为己任。一个没有志在“扫天下”的有志青年的国家,注定无法立足于时间的长流中的。曹操孟德虽奸,雄心胜于虎,尽收天下沃土;岳飞尽忠报国,一身肝胆抗匈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马铮铮,笑踏西征路;伟大领袖毛泽东,枪林弹雨数十载,终登城门遥四顾!伟大的志向建立伟大的国家,千千万万的大丈夫的血与汗,托起了新中国。当人民们倍感危机时,出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人民饱受饥寒时,唤醒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人民历尽贫穷时,迎来了继往开来的邓小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心存“扫天下”。 然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薛勤告诉我们“扫天下”是不可能凭空实现的。可以说,如果“扫天下”是一幢高楼,“扫一屋”便是坚实的地基。没有了“扫一屋”“扫天下”只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中楼阁。总而言之,“扫一屋”是本。任何事情都应当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我们心怀国家,心存天下,也必须建立在妥善地料理好个人问题的基础上。一个连自己的小事都无法处理好的人,又怎么指望他可以建设国家呢?因此,我们一切远大的理想都需要从小处着手,古往今来无数的名人贤士凭借着严于律己、谨小慎微的良好习惯,成就了各自的辉煌。悬梁刺骨,凿壁偷光,是因为学子们知道读书是修身养性,报效祖国的根本。因为,作为承载着国家希望的青少年,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否则空谈报国也是枉然。 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当脚踏实地,切忌眼高手低。以“扫天下”为己任,从“扫一屋”着手。 |
阅读“李贺是唐朝大诗人.……”回答问题李贺是唐朝大诗人.他自由刻苦好学,每天早上骑上马,边走边看, 2020-04-27 …
求泥泞留痕的阅读答案!!!鉴真和尚刚刚剃度进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心里对他十 2020-06-17 …
泥泞留痕阅读答案鉴真和尚刚刚剃度进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心里对他十分赞许,但 2020-06-20 …
泥泞留痕鉴真和尚刚刚剃度进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心里对他十分赞许,但却让他做 2020-06-20 …
扫一屋,未必能扫天下的论据啊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 2020-06-27 …
这些保尔全看见了.当他正打算睡一会儿时,忽然看见那勤务兵走进中尉的房间,挂起主人脱下的军服,推开了朝 2020-11-01 …
四、写作(50分)世上有许多人,有你崇拜的偶像,他们清纯、活泼、靓丽;有你敬重的父辈,他们勤奋、淳世 2020-12-05 …
东汉有个青年书生叫陈蕃,15岁时,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一室,房间结满蜘蛛网,庭院杂草丛生, 2020-12-22 …
英语翻译翻译:1.实验会产生什么结果有待以后见分晓;(remain)2.一个人不经历几次失误几乎体会 2020-12-26 …
句中加粗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B.我们在天安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