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隆、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隆、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沉浸 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 扳留 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亦既去矣,何复于此山哉 ?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 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 ! 君之 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七十二峰 沉浸 其间                              沉浸: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B .百姓 扳留                                         扳留:挽留

       C .子瞻 黄人刻之于石                           为:替

       D .君之 吾吴有情如此                           于:对

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官民关系融洽的一组是      

       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作者不直接从《吴山图》说起,而是极写吴县的山川形胜,而这些自然景观本身又极富文化积淀,显示出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

       B .第二段先交待自己与《吴山图》主人的同年关系,再引出《吴山图》的故事,顺理成章地将一地的山川形胜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贤能之士联系起来,同时也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坚实的铺垫。

       C .第三段先从县令的贤与不贤对老百姓的关系说起,又用苏轼和韩琦的故事为       例,说明贤能之官吏自然会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深切怀念。最后又上升到真正的贤者是 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D .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良苦。

4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论,而时所共知也。

衰国危君继踵不绝者,岂时无忠信正直之士哉?诚苦其道不得行耳。   ( 节选

自王符《实贡》 )

       译文:                                                                     

   2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 范氏富,盍已乎? 曰: 欲为系援 ① 焉。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3-31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4亿+用户的选择

我是二维码 扫描下载二维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 A   ( 沉浸:浸入水中 )

2 . C  ( ③ 句是说县令对百姓的重要性   ⑤ 句是说魏用晦对吴地山川增加色彩

3 . D (“ 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 ” 原文中没有信息。 )

4 . ( 1 ) 国家因为有了贤能就兴盛,因为有了谄佞就灭亡;君主因为有了忠臣就平安,因为有了佞臣就危险。 可是衰亡的国家、危险的君主 ( 相继 ) 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出现,难道是当时没有忠诚正直的士吗?的确是苦于他们的主张不能实行啊。

   ( 2 ) 董叔将要娶范氏,叔向说: “ 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取消 ( 停止 ) 这门亲事呢? ”( 董叔 ) 说: “ 想要(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 有(某)一天, 董祁向范献子诉说: “( ) 不尊敬 ( ) 范献子抓住 ( 董叔 ) 并 ( 把他 ) 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叔向路过那里 ( 拜访他 ) ,(董叔)说: “ 你为什么不替我说情呢? ” 叔向说: “( 你 ) 寻求绳梯,已经绑上了;寻求攀援,已经攀援上去了。(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

参考译文:

       吴、长洲两个县,在州府官署所在地,分境治理。而郡西面的众多的山,皆在吴县。其中最高的,是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的故宫在那里,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都是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而太湖广大无际有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入太湖中间,是海内的奇特的景象。

       我同一年中举的好友魏用晦出任吴县县令,没等三年,凭借高第被召入朝中做给事中。你治理吴县,对老百姓施惠和爱护,百姓挽留你,没能成功,然而你也不忍心离开百姓。因此,有喜欢多事的人绘制了《吴山图》来作为赠品。

       县令对于百姓来说,实在重要。县令真的贤良,他所在地方的山川草木,也受他的恩惠而兴旺;县令真的不贤良,他所在地方的山川草木,也受他的灾祸而辱没。你对吴县的山川,大概增加了威重。他日我们百姓将在山峦之中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将来在佛教寺院、道观把你当作祖先、神灵一样祭祀,本来就是应该的。然而你也已经离去了,为什么又在这座山呢?过去苏轼说韩琦离开黄州四十多年然而思念它不能忘记,发展到作《思黄州》诗,苏轼的诗被黄州人刻在石头上。这样之后才知道贤良的人对他所到过的地方,不仅仅是使那些百姓不忍心忘记他罢了,自己也不能忘记那里的百姓。

魏用晦现在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和我一同在宫廷之内,拿出这张图来看,张开品玩出声长叹,于是让我为它写记。哎 ! 他对我吴县有感情像这样,怎么能让我们百姓忘记他呢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