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体系博大思虑精纯的哲学名家不少,但是文笔清畅引人入胜的却不多见。对于一般读者,康德这样的哲学大师永远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体系博大思虑精纯的哲学名家不少,但是文笔清畅引人入胜的却不多见。对于一般读者,康德这样的哲学大师永远像一座墙峭堑深的名城,望之十分壮观,可惜警卫严密,不得其门而入。这样的大师,也许体系太大,也许思路太玄,也许只顾言之有物,不暇言之动听,总之好处难以句摘。所以翻开任何谚语名言的词典,康德被人引述的次数远比培根、尼采、罗素、桑耶纳一类哲人为少。叔本华正属于这澄明透彻易于句摘的一类。他虽然不以文采斐然取胜,但是他的思路清晰,文字干净,语气坚定,读来令人眼明气畅,对哲人寂寞而孤高的情操无限神往。夜读叔本华,一杯苦茶,独斟千古,忍不住要转译几段出来,和读者共赏。我用的是企鹅版英文的《叔本华小品警语录》:
②“作家可以分为流星、行星、恒星三类。第一类的时效只在转瞬之间。你仰视而惊呼:‘看哪!’-他们却一闪而逝。第二类是行星,耐久得多。他们离我们较近,所以亮度往往胜过恒星,无知的人以为那就是恒星了。但是他们不久也必然消逝;何况他们的光辉不过借自他人,而所生的影响只及于同路的行人 ( 也就是同辈 ) 。只有第三类不变,他们坚守着太空,闪着自己的光芒,对所有的时代保持相同的影响,因为他们没有视差,不随我们观点的改变而变形。他们属于全宇宙,不像别人那样只属于一个系统 ( 也就是国家 ) 。正因为恒星太高了, 所以他们的光辉要好多年后才照到世人的眼里。 ”
③ 叔本华用天文来喻人文,生动而有趣。除了说恒星没有视差之外,他的天文大致不错。叔本华的天文倒令我联想到徐霞客的地理。徐霞客在游太华山日记里写道: “ 未入关,百里外即见太华屹出云表;及入关,反为冈陇所蔽。 ” 太华山就像一个伟人,要在够远的地方才见其巨大。世人习于贵古贱今,总觉得自己的时代没有伟人。凡 · 高离我们够远,我们才把他看清,可是当日阿罗的市民只看见一个疯子。
④ “ 风格正如心灵的面貌,比肉体的面貌更难作假。摹仿他人的风格,等于戴上一副假面具;不管那面具有多美,它那死气沉沉的样子很快就会显得索然无味,使人受不了,反而欢迎奇丑无比的真人面貌。学他人的风格,就像是在扮鬼脸。 ”
⑤ 作家的风格各如其面,宁真而丑,毋假而妍。这比喻也很传神,可是也会被平庸或懒 惰的作家用来解嘲。这类作家无力建立或改变自己的风格,只好绷着一张没有表情或者表情不变的面孔,看到别的作家表情生动而多变,反而说那是在扮鬼脸。颇有一些作家喜欢标榜“朴素”。 其实朴素应该是“藏巧”,不是“藏拙”,应该是“藏富”,不是“炫穷” 。拼命说自己 朴素的人,其实是在炫耀美德,已经不太朴素了。
1 、对于 ②③ 段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 “ 叔本华的天文 ” 指的是叔本华关于恒星的比喻,恒星的影响属于所有时代,属于所有国家,属于全宇宙。
B . “ 徐霞客的地理,,指的是徐霞客关于太华山的叙述,太华山在关外看才可见其巨大,在关内看则不然。
C . “ 徐霞客的地理 ” 同 “ 叔本华的天文 ” 一样,表达的都是他们对伟人的看法:必须拉开一段距离才能 “ 见其巨大 ” 。
D .凡.高是伟大的画家,可是当日市民把他当疯子,这正说明伟人像恒星、像太华山一样,在够远的地方才见其巨大 ” 。
2 、对文中 “ 其实朴素应该是 ‘ 藏巧 ’ ,不是 ‘ 藏拙 ’ ,应该是 ‘ 藏富 ’ ,不是 ‘ 炫穷 ’” 一句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朴素的后面应包含技巧,而不应该掩饰拙劣;应包蕴无限的丰富,而不应该夸耀苍白。
B .朴素能将拙劣、苍白掩藏起来,而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是需要深而不露的技巧的。
C .无限丰富的技巧,能够将拙劣、苍白掩藏起来,从而使文章显示出朴实无华的风格。
D .朴素是将技巧掩藏起来,不是掩藏拙朴的,应该包藏起无限的丰富,不是炫耀苍白。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一项是 ( )
A .优秀的哲学家应以独到深刻思想征服人,还应以清畅优美的语言使自己的哲学易于为人欣赏。
B .作者介绍哲学大师康德的作用是用康德从反面陪衬叔本华,说明后者的哲学成就高于前者。
C .叔本华的两段文字,说明文笔优劣对哲学家至关重要,哲学家不能漠视语言表达的重要作用。
D .康德哲学虽体系博大思虑精纯,但因其文笔晦涩难懂而使一般的读者望而却步,难入其门。
一道哲学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选项是A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2020-05-16 …
考研政治哲学题老子认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2020-05-16 …
朋友们哲学题呀我鞠躬(90度)感谢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分)A.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 2020-05-20 …
关于高三政治的哲学题目.《山居秋暝》中作者以“竹喧”.“莲动”衬“空山”之静,勾画出一幅纯洁美好的 2020-06-22 …
哲学题多选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2020-06-25 …
高中政治哲学题目下列句子与“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①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 2020-07-02 …
中考精题(2006,黔东南州课改区)读“磨脑子”的书①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 2020-07-08 …
领会精神畅想未来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 2020-11-05 …
德语Geist字典里-erunz代表什么?(m)-erIunz.①呼吸,生命,气息②[哲]精神,心灵 2020-11-10 …
哲学题-结合现代社会的复杂情况,谈谈明辩是非是否对个人起到发展重要作用,那如何做到明辨是非?期末哲学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