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高校陆续开学,大学生们重回校园,如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成了他们关注的首要问题。他们各想绝招:有人要描眉画眼涂口红才能进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校陆续开学,大学生们重回校园,如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成了他们关注的首要问题。他们各想绝招:有人要描眉画眼涂口红才能进入状态;有人只能在咖啡厅学;有人要先接上一杯热水,放在书桌的右手边摆好,再把笔袋放在正前方……对此,人们看法各异:有的家长直接告诫孩子“你有必要这么‘作’吗?”有的大学生却认为“化妆并不单纯是为了追求外表的美丽,这也是一种让自己‘仪式感’满满地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就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高校陆续开学,大学生们重回校园,如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成了他们关注的首要问题。他们各想绝招:有人要描眉画眼涂口红才能进入状态;有人只能在咖啡厅学;有人要先接上一杯热水,放在书桌的右手边摆好,再把笔袋放在正前方……对此,人们看法各异:有的家长直接告诫孩子“你有必要这么‘作’吗?”有的大学生却认为“化妆并不单纯是为了追求外表的美丽,这也是一种让自己‘仪式感’满满地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就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真正的读书人不需要“仪式感”
最近,不少高校在陆续开学,对于休息了一个寒假的大学生们来说,如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成为他们的首要难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如今的大学生在准备学习的时候,还要有一些“仪式感”.比如有的学生每天出门上课、自习前都要化妆,有的人“只能”在咖啡厅学习.
学习之前先要化个妆、换件衣服,或必须进到咖啡馆才能学得进去,大学生的学习姿势真是越来越多.对于后者,每个人的学习习惯或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不一样,我表示理解,但要说先化了妆才能进入学习状态,却让我觉得这是在为发朋友圈做准备.
学习需要“仪式感”吗?或许需要,但我觉得需要“仪式感”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之前或者之后的准备程序.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曾写过《夜晚的书斋》,他在书中写道:“为了让我夜间的想象灿烂开放,我必须把各种感官都动员起来---看一看、摸一摸书页,听到书页翻动的刷刷声,听到可怕的书脊活动声.闻到书架的木头味,包书皮革的麝香味,记事本发黄纸页的酸味等等.这样我才能够入睡.”真正潜入到所读之书中,各种感官与书本互动起来,这才是一种货真价实的“仪式感”,虽然它看起来比较奢侈.
古人讲“焚香沐浴为读书”,但我更认同“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的说法.真正用功之人学习是不分场合的,随时随地抄起书、拿起笔,兴之所至而已.在进入学习状态之前还要来个“小轩窗正梳妆”,我觉得这是在逃避学习.
当然,大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前营造一个“仪式感”,也有一种被现实条件胁迫的意味.这个时代,我们周遭的环境是芜杂的,各种诱惑并存.尤其是电子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每个人年轻人难以完全独善其身.持续学习一个小时而不“搭理”手机,这样的人不多.所以,有些备战考研的人,为了保持复习状态,故意不拿手机,或者干脆停掉流量.这也算是一种“无奈”.
每个人读书都是有一定习惯的,但习惯未必就是“仪式感”,非要将某种习惯往“仪式感”上附会,就近乎矫情.而且,往往一种习惯的养成,是手头工作所逼,与罗曼蒂克式的“仪式感”完全搭不上边.比如写论文,若非作者藏书够多,除了图书馆很难有其他更好选择.
为什么连学习都需要用化妆、换衣来营造一种“仪式感”?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方面,若非手有余裕,这些学生是断不会有心情与闲暇在学习之前“倒腾”一番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让年轻人尤其是90后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他们是活在二次元、弹幕、网络段子下的一代,与传统大学生相比,他们追求个性化,少了带领家庭走出贫困的道德压力,更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感受,在生活、学习上追求更多体验,所谓的“仪式感”就成了一种更多样的生命体验.
这对物质相对匮乏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他们多数人考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脱离农村,端上“铁饭碗”,除了争分夺秒的学习,恐怕是没有心情去追求外在形象的改善的.即便有,也会被视为异类,成了招摇的那一波.是时代,给了大学生追求学习“仪式感”的条件.
但我还是想说,读书学习需要郑重其事,但不是在表面花心思.现在一些大学生还可以在拿起课本之前打扮一番,但一旦到了工作岗位上,除了一些较为清闲的职业,这就完全不具操作性--一个真正热爱学习、喜欢读书的人,能利用的也不过是碎片时间,地铁上,厕所里,办公室,哪还有时间容你慢悠悠地扑粉化妆营造一个“仪式感”呢?
最近,不少高校在陆续开学,对于休息了一个寒假的大学生们来说,如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成为他们的首要难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如今的大学生在准备学习的时候,还要有一些“仪式感”.比如有的学生每天出门上课、自习前都要化妆,有的人“只能”在咖啡厅学习.
学习之前先要化个妆、换件衣服,或必须进到咖啡馆才能学得进去,大学生的学习姿势真是越来越多.对于后者,每个人的学习习惯或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不一样,我表示理解,但要说先化了妆才能进入学习状态,却让我觉得这是在为发朋友圈做准备.
学习需要“仪式感”吗?或许需要,但我觉得需要“仪式感”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之前或者之后的准备程序.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曾写过《夜晚的书斋》,他在书中写道:“为了让我夜间的想象灿烂开放,我必须把各种感官都动员起来---看一看、摸一摸书页,听到书页翻动的刷刷声,听到可怕的书脊活动声.闻到书架的木头味,包书皮革的麝香味,记事本发黄纸页的酸味等等.这样我才能够入睡.”真正潜入到所读之书中,各种感官与书本互动起来,这才是一种货真价实的“仪式感”,虽然它看起来比较奢侈.
古人讲“焚香沐浴为读书”,但我更认同“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的说法.真正用功之人学习是不分场合的,随时随地抄起书、拿起笔,兴之所至而已.在进入学习状态之前还要来个“小轩窗正梳妆”,我觉得这是在逃避学习.
当然,大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前营造一个“仪式感”,也有一种被现实条件胁迫的意味.这个时代,我们周遭的环境是芜杂的,各种诱惑并存.尤其是电子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每个人年轻人难以完全独善其身.持续学习一个小时而不“搭理”手机,这样的人不多.所以,有些备战考研的人,为了保持复习状态,故意不拿手机,或者干脆停掉流量.这也算是一种“无奈”.
每个人读书都是有一定习惯的,但习惯未必就是“仪式感”,非要将某种习惯往“仪式感”上附会,就近乎矫情.而且,往往一种习惯的养成,是手头工作所逼,与罗曼蒂克式的“仪式感”完全搭不上边.比如写论文,若非作者藏书够多,除了图书馆很难有其他更好选择.
为什么连学习都需要用化妆、换衣来营造一种“仪式感”?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方面,若非手有余裕,这些学生是断不会有心情与闲暇在学习之前“倒腾”一番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让年轻人尤其是90后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他们是活在二次元、弹幕、网络段子下的一代,与传统大学生相比,他们追求个性化,少了带领家庭走出贫困的道德压力,更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感受,在生活、学习上追求更多体验,所谓的“仪式感”就成了一种更多样的生命体验.
这对物质相对匮乏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他们多数人考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脱离农村,端上“铁饭碗”,除了争分夺秒的学习,恐怕是没有心情去追求外在形象的改善的.即便有,也会被视为异类,成了招摇的那一波.是时代,给了大学生追求学习“仪式感”的条件.
但我还是想说,读书学习需要郑重其事,但不是在表面花心思.现在一些大学生还可以在拿起课本之前打扮一番,但一旦到了工作岗位上,除了一些较为清闲的职业,这就完全不具操作性--一个真正热爱学习、喜欢读书的人,能利用的也不过是碎片时间,地铁上,厕所里,办公室,哪还有时间容你慢悠悠地扑粉化妆营造一个“仪式感”呢?
看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建立了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型,探索各种要素投入与经济 2020-05-13 …
谢谢老师1、已知某厂商长期生产函数为Q=1.2A0.5•B0.5,Q为每期产量,AB为每期投入的要 2020-05-17 …
摘录人物描写的片段一组!关于老人、小孩、青年的,要各200字左右.好的话有加分的!关于老人、小孩、 2020-05-17 …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经国务院银行业 2020-05-27 …
土壤含水量自动监测站的所有仪器设备须符合()、市场准入的要求,不得采用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A 2020-05-27 …
说出《匆匆》中3个句子的含义```要深入的要理解透彻````=3= 2020-06-17 …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如何引入需要各位同仁献策献力,提供各种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2020-07-02 …
1、已知某厂商长期生产函数为Q=1.2A0.5•B0.5,Q为每期产量,AB为每期投入的要素,要素 2020-07-09 …
AD转换原理解释?ad转换比如:电压的采集,电压从220降到ad转换输入的要求,进行ad转换,到数 2020-07-09 …
多项式求和ACM我看不懂的它的输入的要求ProblemDescription多项式的描述如下:1-1 2020-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