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犹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

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A.

文王之         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B.

刍荛者往焉, 雉兔者 往焉 刍荛者:割草打柴的人。雉兔者:猎取野鸡野兔的人。

C.

国之 大禁         大禁:重要的禁令。

D.

有之        传:解释经义的书。

(2)

对下列四个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方七十里   方:地方。

B.

不亦 乎   宜:合适。

C.

至于境  始:初,刚。

D.

诸      诸:兼词,可译为“之乎”。

(3)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

 

(4)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了两方面的对比,一是用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一是用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

(6)

孟子在文中要求统治者

[  ]

A.

要有保民思想。

B.

要实行仁政王道思想。

C.

要和人民利益与共,爱民。

D.

要与民同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1.D;2.A;6.C;

解析:

(1)

D.传:此处指记载史实的书。

(2)

A.方:方圆。

(3)

两个“是”用法相同,指示代词“这”;两个“其”用法不相同。第一句的“其”,副词,表疑问;第二句的“其”,代词,表指代。

(4)

与民同之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为阱于国中

(5)

齐宣王之囿 文王之囿 齐宣王之囿不与民同之 文王之囿与民同之



提示:

(3)

本题主要考查古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4)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注意上下文的因果关系。

(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总体把握,要注意对比对象的正反关系。

(6)

文章从始至终都在强调人民的利益,要统治者关心下层百姓。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在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于  2020-04-06 …

孟子小时家住在墓地旁,因而与同伴经常学祭祀,孟母于是把家搬到街市住,于是孟子又学商人做起买卖来。后  2020-05-13 …

文章结尾说:"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三败说明什么?是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020-06-12 …

将下列文段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②“孰是君也  2020-06-18 …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中文翻译  2020-06-19 …

《人不可以无耻》中有哪些判断句,并说一下判断句形.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2020-07-1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孟母断织教子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①,问曰:“学何所至矣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孟母断织教子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①,问曰:“学何所至矣?  2020-11-07 …

孟子小时家住在墓地旁,因而与同伴经常学祭祀,孟母于是把家搬到街市住,于是孟子又学商人做起买卖来。后来  2020-11-14 …

下列句式不全是同一类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是故败吴于囿遂使之行成于吴B.是寡人之过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城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