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1)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1)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雪花洁白,梅花洁白,这是相似处,不似处则在于梅花有香味,雪花没有没有;雪花在空中飞舞,梅花只能绽放枝头;两者的不似各有所长,所以诗人赞它们“都奇绝”;
(2)上片“恼人风味阿谁知”与下片“老来旧事无人说”,都表达了心中苦闷无人知晓,无人诉说的孤独;而“记得去年,探梅时节”与“倒今犹恨轻离别”,则可看出,诗人是在为离别之后再无相见感到惆怅遗憾;
(3)上片写“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南楼月”,是实写雪中、月下的梅花景色,以之衬托自己忧伤之情;下片写“探梅时节”,是在写共同赏梅的往,事,以往事与如今形单影只赏梅形成对比,突出离别的凄冷与伤感;
答案:
(1)雪花不似梅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2分)
(2)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寂.(4分)
(3)上片实写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衬托忧伤之情;下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4分)
译文:
雪花洁白,如同梅花,梅花雪白,如同雪花.不管是相似的颜色,还是不同之处,都各有奇特绝妙之处;而我心中撩人的心思有谁知道呢?那只能去问问南楼的月色了;
还记得去年赏梅的时候,你与我一共欣赏,而今时光过去,再无人听我诉说心事;我醉倒醒来都是为谁呢?唉,到现在仍恨自己,当初太过轻视离别.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2)上片“恼人风味阿谁知”与下片“老来旧事无人说”,都表达了心中苦闷无人知晓,无人诉说的孤独;而“记得去年,探梅时节”与“倒今犹恨轻离别”,则可看出,诗人是在为离别之后再无相见感到惆怅遗憾;
(3)上片写“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南楼月”,是实写雪中、月下的梅花景色,以之衬托自己忧伤之情;下片写“探梅时节”,是在写共同赏梅的往,事,以往事与如今形单影只赏梅形成对比,突出离别的凄冷与伤感;
答案:
(1)雪花不似梅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2分)
(2)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寂.(4分)
(3)上片实写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衬托忧伤之情;下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4分)
译文:
雪花洁白,如同梅花,梅花雪白,如同雪花.不管是相似的颜色,还是不同之处,都各有奇特绝妙之处;而我心中撩人的心思有谁知道呢?那只能去问问南楼的月色了;
还记得去年赏梅的时候,你与我一共欣赏,而今时光过去,再无人听我诉说心事;我醉倒醒来都是为谁呢?唉,到现在仍恨自己,当初太过轻视离别.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 2020-06-25 …
会计基础计提折旧问题甲公司2012年7月份和8月份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增减变动情况如下表:部门7月份 2020-06-28 …
固定资产折旧设备A原价为15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至上年年末已计提折旧5年。估计报废时 2020-07-16 …
帮我看看这词写得怎么样?《彩虹篇》雨过山间描彩虹,色彩多撩人.画面依旧昨年色.染却山林中.我心向天 2020-07-28 …
一台价值100万元的新机床,按每年8%的折旧率折旧,问20年后这台机床还值几万元?(精确到0.01万 2020-11-24 …
直线法折旧问题某通用设备2008年10月底累计折旧额是4000元12月初的累计折旧是5000元,该项 2020-12-05 …
问几道数学题(1)学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从银行贷款100万元,盖起了实验大楼,贷款年息为12%,房屋 2020-12-06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长春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实用双向汉语大辞典》词条多 2020-12-10 …
阅读《声声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词表达了女词人晚年的生活感受。(2)怎样理解“雁过也, 2020-12-23 …
一台价值100万元的新机床,按每年百分之八的折旧率折旧,问20年后这台机床还值几万元?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