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的发展明清时期,上海已是“江南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上海的交通运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官僚、地主外出,
明清时期,上海已是“江南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上海的交通运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官僚、地主外出,用的是轿子;一般人运载,则用小车,即单轮羊角车。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和租界的形成,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还给市政卫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也不止一次地增加小车捐税。残酷的剥削,迫使小车工人开展了多次抗捐斗争。此时,人力车已有进口,1874年3月,法租界颁布了“一号”人力车(黄包车)营业执照。
随着市场的开拓,人口的增加,交通工具也逐渐发展。1906年4月,公共租界有轨电车工程开工,次年,法国电车公司在西门外方浜桥至斜桥,正式兴筑电磁路轨。
20世纪初,公共汽车相继开始使用,并创办了祥生汽车出租公司,其业务逐渐扩展,出租车辆有小汽车、客车和运输车;30年代后期,抗日战争爆发,因汽油缺乏,其出租车辆渐改为三轮车、木板车。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黄浦之水折西北至吴淞口入长江,北为崇明岛,东濒东海,西接江苏、浙江。其对外交通,过去依靠沙船、帆船和小舟,以后出现了轮渡、火轮,远洋轮船也渐行驶。陆路交通方面,最早供火车行驶的是1874年正式动工的淞沪铁路;20世纪初,沪宁铁路、沪杭铁路相继通车;1909年铁路上海站即成为我国南北铁路交通的枢纽。
1949年5月后,上海取消了过去“租界”、华界的不合理布局。全市交通统一调度,公共汽车遍布市内外,有轨电车由移置市郊到拆除,无轨电车则保留。
上海的“行”在改革开放、浦东开发以后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和浦西的联结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黄浦江上虽建有松浦大桥,但结构简单,且又在郊县。真正在黄浦江上建桥取得突破的是1991年建成的南浦大桥,接着,杨浦大桥、奉浦大桥、徐浦大桥相继完成。
与此同时,旧市区的交通改造也进展迅速,地铁、内环线高架路、高速公路相继兴建。多少年来,上海人民一直关注的“行”的问题,正在逐步妥善地解决。
读过之后你有何感想?
解析:
上海在“行”方面一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可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谁会这道题: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是A.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 2020-11-06 …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 2020-11-06 …
物理学推动社会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远古的刀耕火种时代(的发明和应用);(2)17~18世纪的蒸 2020-11-14 …
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代“市”的发展已打破时间限制的是A.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B.夜市买菱藕 2020-12-02 …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①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②当代人的发展③协调“人与人”的关系④后代人的发展 2020-12-03 …
近代化是中国百余年历史发展呈现的一条主线。王刚同学整理了下列体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几幅图片,按近代化的 2020-12-05 …
近代化是中国百余年历史发展呈现的一条主线.李明同学整理了下列体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几幅图片,按近代化的 2020-12-05 …
我国古书《物原》中有“夏禹作舵加以蓬碇帆樯”的记载.这说明时代已经发明帆船,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 2020-12-09 …
学习了“少年有梦”这一课后,七年级(3)班的同学热烈的讨论自己的梦想。有人认为:时代已经发生变化了, 2020-12-30 …
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战”以后,各国经济发展迅速,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已不明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