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

题目详情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馀,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钱之为言泉也,无远不往,无幽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至亲密:由此论之,谓为神物。 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使鬼。"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故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仕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 惟钱而已,说的是,凡今之人,就像钱上的寄生物。 钱,从古至今,不分中外,代表一种力量,能助人行善,也助人作恶,能「一钱逼死英雄汉」,能让 伟大诗人杜甫以「留得一钱看」的诗句反映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 幽默与愤懑。钱,更能收买人心,清代的孙源澜以诗揭示:「千金买颜色,万金买肺腑。见人口朴讷,黄 金自能语」。可谓传神之笔。 「钱可使鬼」。 「钱可通神」。 这是从古谚流传下来的钱经。前者出自晋代鲁褒写的《钱神论》,他鉴於世道太坏,贪鄙成风,特为 文讽刺:「钱无耳,可使鬼,凡今之人,惟钱而已」。后者先见於唐代张固写的《幽闲鼓吹》一书,记载 一个掌管钱粮的度支官被投监狱,但案有冤情,有相国想为他弄清此案,令狱吏迅速办理,却有帖子向相 国示意,从「一万贯」直列到「十万贯」,帖上说凭此可以了结。相国曰:「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 可为之事」,於是「钱可通神」就传开了。除《幽闲鼓吹》的野史录了这一条,再见於小说家施耐庵写的 《水浒》,描述林冲受冤被害逼上梁山,令他慨叹:「有钱可以通神,此悟不差,端的有这般苦况」! 穷愁潦倒,穷为主因,哪怕是才高八斗的扬雄,因感受过穷的苦味,於捉笔为文,洋洋洒洒发挥赋体 文章之时,竟然写下《逐贫赋》,虽无手段以驱贫,却藉笔墨下逐贫令,发泄了牢骚。另一个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韩愈,早年功名之志未遂之时,也写了《送穷文》,当腊月俗例送灶君上天以礼品时,他却别开生 面以文章焚送,既是诉苦,也是送穷,反映了处於寒士身分的无奈。 钱,是货币,是财富的价值,追逐财富是任何时代社会都成为人性的一种表现。取之无道,是不义之 财,与邪恶、贪婪分不开,於是贪污成了敛财的手段。南粤的广州,古称富庶之区,凡求得外任到广州做 官的大小官吏,视广州为肥缺,於是贪赃盛行。在广州的近郊石门,有一口泉水,名贪泉,讽刺凡饮过这 泉水的官吏,几至无官不贪。晋代的吴隐之奉派为广州刺史,他到任时特别到贪泉一看,对泉吟诗明志 云:「古人云此水,一勺值千金。试与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於首阳山以 策励自己,表达清廉自守,绝不贪赃枉法的志行。吴隐之是言行一致的,终其为官历史,称得上是廉吏、 清官。 也许是贪泉的故事引起南宋名将岳飞的感慨。他对着权臣当道,国事蜩螗,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现 状,曾发出「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治矣」的警语,可是这掷地有声的话有谁听得进去呢?偏 安之局,终於完蛋了。 对於钱,可以说「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是不足为奇的了。即使拥有铜山可铸钱的邓通,富甲王侯的 石崇……他们也依然欲壑难填,两人直到被杀害,也不会有悔意的。明代的杂剧作家徐复祚写的杂剧《一文 钱》,通过对为富不仁、视钱如命的卢员外,就是讽刺「惟钱而已」的古今豪富的。那个卢员外,就如巴 尔扎克笔下高老头的形象。 但在历史上,蔑视钱之为物,不受钱累的,却是大有人在,例如《循吏传》写的杨震,於汉代曾任荆 州刺史,以廉洁著称,他曾推荐友人取得官职,那位朋友感恩图报,夜怀重金,赠给杨震,说是黑夜送 来,绝无人知。杨震却斥他:「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我以知交荐你,你却不了解我 的为人」。将友人斥责得羞惭而去。因杨震任官,有人劝他置产以贻儿孙,铺后路,杨震严词表示: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对杨震的言行,史家评为「举世混浊,清士今见。」 在《世说新语》更记载一个关於钱的趣事,说是王衍其人「雅淡玄远」,精於玄学,口不谈钱字。其 妻考验他,令婢女以铜钱串起来,围绕他的卧床,堵塞他的去路。可是王衍我行我素,喝令婢女:「撒去 阿堵物」!阿堵物成了钱的代称就是出自王衍之口的。他崇奉老庄,也擅於做官,官至宰辅,更长於随意 改口自辩,於是「信口雌黄」这个贬词也是因他而流传的。当代诗人、作家聂绀弩有诗云:「文章信口雌 黄易,思想锥心坦白难」就是典出王衍的。 在诗词上,关於钱的吟咏,有两位诗人别有寄意。宋代欧阳修是提倡俸以养廉的,他写道:「仕宦希 寸禄,应无饥寒迫」。认为薪俸能使生活宽裕、安定,就可遏止贪污。清代的袁枚的《咏钱诗》更显示另 一种见解——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是清流 袁枚认为饮食家务之事,是人生日常所难免的,如事事谈钱,就感烦愁了。但是如能对钱有正确认 识,处理得当,钱是有意义的,是美事,避口不谈,未必就能显示清白与清高。 因袁枚以正面的观点抒写了对钱的见解,因而联想到斯迈尔斯写的《金钱与人生》,他在书中写道: 「成功的愿望,即使是积累财富的愿望,并不是没有用处的……积累财富的愿望构成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 展重要的动力之一。」「它为个人的精力与活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鞭策人们努力工作从事发明并去超 越别人」。 斯迈尔斯更特别强调「自立」,认为穷绝不是光荣,富也不是罪恶。 环顾香港,许多富豪的创业经历,充分证明财富构成他们进步发展重要的动力,为他们创业提供了坚 实的基础。就是一般市民,也以「辛苦赚来自在使」的俗话,反映了对财富的愿望,他们不想做守财奴, 而是讲享受,寻快乐。 说到快乐,似乎认为有了钱就必能得到快乐。可是最近美国的纽约时报刊登一篇文章:《金钱买不到 快乐》,引述「几个国家的研究上都发现,人们对快乐的感觉不大受金钱的影响——只有极度贫困的人例 外」。引述威斯康星大学的里夫教授说:「生命不是追寻快乐那麽简单,一觉醒来发现生命没有意义,比 起感到不快乐更差」。得出的结论是「人人都有先天情绪的定点」。 看来,唐代大诗人李白似有先天情绪定点,他懂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钱,不着意追求,对酒,却「但愿长醉不复醒」,因为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见《将进酒》诗)。所以他享名酒仙。最后在采石矶浪漫地醉扑 明月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