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材料一《新唐书》:“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
题目详情
材料一《新唐书》:“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中书令号为宰相。” ![]()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制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太祖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的趋势。(4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2分) 影响:①三省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与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该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分) (2)措施:①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②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4分) (3)直接原因:为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2分) 职权:承旨、出政。(2分) (4)趋势:①相权削弱,皇权加强;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并逐步达到顶峰。(4分) |
|
看了 材料一《新唐书》:“初,唐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针对货物进出口税率,分别规定为“中国日后欲将税例 2020-06-16 …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 2020-06-26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 2020-11-08 …
元朝建立后,废除尚书、门下省,以中书省为最高的行政机关,其最高长官为中书令,“惟皇太子立,必兼中书令 2020-11-16 …
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蜀中人物品题(评论人物、议论时政)盛行。辞官最为品题所重视。当时似乎有这种规律, 2020-11-24 …
谏官是中国古代历朝所设的评议朝政的官员。宋代以前,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如唐代谏官魏征对唐太宗的劝谏 2020-11-27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 2020-11-27 …
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蜀中人物品题(评论人物、议论时政)盛行。辞官最为品题所重视。当时似乎有这种规律, 2020-12-06 …
魏玛共和国被称为“一个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主要是因为A.人民没有民主自由的权力B.大部分议员反 2020-12-10 …
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之后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谏议大夫的设立说明封建王朝重视()A.加强中央集权B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