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掘井得人的故事
题目详情
掘井得人的故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人丁兴旺.一家数十口人,男耕女织,劳作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偌大的家族聚居,居然没有一口水井,每天的生活饮用水,得专门安排一个精壮劳力到几里外去挑,寒冬溽暑,诸多不便.
后来,丁公召集家人,晓以利害得失.大家同心戮力,经过几十个夜以继日的苦干,终于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口深井,清泉汩汩.从此一劳永逸,且泽及子孙.丁公十分高兴,逢人便说:“我家挖了一口井,得到一个人!”这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居然传到宋国国君那里.不知丁公家井里挖出来的是一个活人,还是一具死尸.若是活人,当为奇迹;若是死尸,可就是一条人命案了.于是,国君特地派人到丁家来调查询问.丁公从容答道:“我说的是挖了井,让我家多出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这才止住了沸沸扬扬的不实传闻.
事见于《吕氏春秋·察传》,另《子华子·问鼎》也有类似记载.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地.”后人因以丁公凿井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讹.故吕氏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察传》里还有一则更为生动的记载: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的时候,听到人们传言:“晋国军队三豕渡河.”(豕,读shì,即猪的书面语)哪有三头猪渡河的事呢?于是子夏纠正道:“你们读错字了,应该是‘已亥’,‘已’字同‘三’字形相近,‘豕’字同‘亥’字形相似.”到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已亥涉河”.语言经常像错的却是对的,像对的却是错的.对与错的界限不能不予区别.这正是圣人所谨慎的地方.
刘昼《新论·审名》:“掘井得人,言自土而出,三豕涉河,云彘行水上,凡斯之类,不可胜言也.”□
后来,丁公召集家人,晓以利害得失.大家同心戮力,经过几十个夜以继日的苦干,终于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口深井,清泉汩汩.从此一劳永逸,且泽及子孙.丁公十分高兴,逢人便说:“我家挖了一口井,得到一个人!”这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居然传到宋国国君那里.不知丁公家井里挖出来的是一个活人,还是一具死尸.若是活人,当为奇迹;若是死尸,可就是一条人命案了.于是,国君特地派人到丁家来调查询问.丁公从容答道:“我说的是挖了井,让我家多出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这才止住了沸沸扬扬的不实传闻.
事见于《吕氏春秋·察传》,另《子华子·问鼎》也有类似记载.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地.”后人因以丁公凿井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讹.故吕氏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察传》里还有一则更为生动的记载: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的时候,听到人们传言:“晋国军队三豕渡河.”(豕,读shì,即猪的书面语)哪有三头猪渡河的事呢?于是子夏纠正道:“你们读错字了,应该是‘已亥’,‘已’字同‘三’字形相近,‘豕’字同‘亥’字形相似.”到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已亥涉河”.语言经常像错的却是对的,像对的却是错的.对与错的界限不能不予区别.这正是圣人所谨慎的地方.
刘昼《新论·审名》:“掘井得人,言自土而出,三豕涉河,云彘行水上,凡斯之类,不可胜言也.”□
看了 掘井得人的故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由故事得到的成语有什么 2020-05-14 …
我要一篇演讲稿,由一个故事得到的感受,400字左右 2020-06-08 …
头悬梁椎刺骨的故事得到的启发是什么 2020-06-21 …
写出《伊索寓言》上《驴和狼》的故事得到的启示 2020-07-23 …
《东郭先生与狼》这个故事得来的两个成语 2020-07-24 …
破釜沉舟是从项羽的故事得来的吗? 2020-07-28 …
轻身经历过的事得到的启发的作文550字 2020-10-30 …
黄冈25页6大题5小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从这个故事得到的起发 2020-11-12 …
六神无主的成语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2020-12-22 …
居数日……说者这个故事得出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2021-01-04 …
相关搜索:掘井得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