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初年,人口达到5300万。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人口锐减到760万,曹操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材料二三国时期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初年,人口达到5300万。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人口锐减到760万,曹操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材料二 三国时期,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关中地区,魏明帝时已有余粮。蜀汉政权建立后,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修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海船大的长二十余丈,高出水面二三丈,可载六七百人。
材料三 三国实力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东汉末年人口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三国人口有所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东汉初年,人口达到5300万。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人口锐减到760万,曹操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材料二 三国时期,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关中地区,魏明帝时已有余粮。蜀汉政权建立后,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修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海船大的长二十余丈,高出水面二三丈,可载六七百人。
材料三 三国实力比较
| 户数 | 人口 | 兵力 | |
| 魏 | 103万 | 443万 | 60万 |
| 蜀 | 28万 | 94万 | 10.2万 |
| 吴 | 52.3万 | 230万 | 23万 |
(1)据材料一分析东汉末年人口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三国人口有所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材料“东汉初年,人口达到5300万.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人口锐减到760万,曹操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可知,东汉末年人口锐减的原因是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人口锐减,由东汉初年的5300万急剧减少到东汉末年的760万.
(2)据材料“三国时期,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关中地区,魏明帝时已有余粮.蜀汉政权建立后,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休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海船大的长二十余丈,高出水面二三丈,可载六七百人”可知,三国人口有所增长的原因是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蜀汉政权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休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高超等等,据材料三可知,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因为魏国人口、户数、兵力都最多.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军阀割据混战.
(2)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蜀汉政权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休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高超等等;魏国实力最强.
(3)三国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2)据材料“三国时期,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关中地区,魏明帝时已有余粮.蜀汉政权建立后,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休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海船大的长二十余丈,高出水面二三丈,可载六七百人”可知,三国人口有所增长的原因是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蜀汉政权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休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高超等等,据材料三可知,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因为魏国人口、户数、兵力都最多.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军阀割据混战.
(2)局势相对稳定,三国都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蜀汉政权采取奖励农耕政策,人民休养生息,吴国造船技术高超等等;魏国实力最强.
(3)三国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初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现代文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七年级下第65页)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 2020-05-17 …
这个数应该怎么念?人民币660280.4元,大写应该怎么念?是陆拾陆万零贰佰捌拾元肆角整还是陆拾陆 2020-06-2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 2020-07-05 …
罗马法之所以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其直接原因是什么?()A.自然法中蕴含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B. 2020-11-0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2020-11-0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2020-11-07 …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 2020-11-07 …
2015年为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亚非国家的领导人再度聚首万隆,重温“万隆精神”.“万隆精神”是 2020-12-07 …
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区别是()①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②公民涵盖的范围比人民范 2020-12-18 …
现代法学概念中的“国际私法”主要负责调整涉外法律关系中的民事和商事,有的国家称其为冲突法.其源头可以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