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屈折变化是只有屈折语才有的现象么?在分析语或者黏着语中,是不是也有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语法功能的现象?�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我想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我感觉不只是印欧语,其他语
题目详情
屈折变化是只有屈折语才有的现象么?在分析语或者黏着语中,是不是也有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语法功能的现象?�
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我想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我感觉不只是印欧语,其他语系的一些语言似乎也有时态的概念,比如我知道日语里助词就因为现在和过去而不同.我想请教一下这种现象是巧合么?还是文化影响的产物,还是因为其本身在表意上的优越性?
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我想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我感觉不只是印欧语,其他语系的一些语言似乎也有时态的概念,比如我知道日语里助词就因为现在和过去而不同.我想请教一下这种现象是巧合么?还是文化影响的产物,还是因为其本身在表意上的优越性?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先明确一下「屈折变化」的定义.屈折指通过变化词形来表达不同的语法信息(时、体、态、数、性、格等).这里面是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屈折语」只是指「屈折程度较高」, 屈折变化并不是它独有的 .而类似加-er变「者」的变化严格上说不是屈折,而是派生,因为这个过程创造了意义不同的新词.传统的(其实也是较为过时的)分类把语言分成分析语(孤立语)和综合语,后者再细分成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但其实这几类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结构差异,只是语法成分的融合程度(「综合」)不同.也就是说,他们彼此是有重合的,不用过度强调界限.成分倾向于集中在单一结构里则「密度」高,就更「综合」,反之越「分析」.具体到衡量指标,可以看单词所含词素的多少(词素/词语比),还有单位词素所含语法信息的多少.如果拿汉语和英语对比,汉语一个词素一个词很普遍,这些词的词素/词语比等于1:1.而英语动词经常以词根加词缀的形式出现,这些词的词素/词语比不小于2:1.那么总体来看,英语比汉语更「综合」,汉语比英语更「分析」.或者说,汉语没有明显的屈折变化,英语则明显一点.如果拿典型印欧语(比如拉丁语、意大利语、俄语等)和英语对比,前者动词的单个词形往往能同时体现时、体、态、人称、数等信息,而英语就比较无力了.比如-ed这个后缀,不受单复数、人称限制,而且同时用于过去时和过去分词.这样来看,前者的单位词素所含语法信息要比英语高很多.即,虽然都归为屈折语,但典型的印欧语比英语更「综合」.再看日语.日语也有很多屈折变化.比如「我在星巴克喝咖啡」=「私がスタバでコーヒーを飲む」,が、で、を分别表示主语、场所、宾语,它们和前面的名词合并,体现它们的「格」.动词词缀则用来体现时、体、态等其他语法信息.比如,「看」是「見る」,「看了」是「見た」,「正在看」是「見ている」等等.不过日语词缀之间的联系不那么紧密(因此不规则变化有限),相比单个词缀里能整合很多意义的屈折语,日语的词缀只是一个搭着一个,所以称为「黏着」.词缀相对独立就使得日语单位词素所含意义不如典型的屈折语高,也就是更「分析」;但「黏着」也使得日语可以有很高的词素/词语比(词形可以很长),在这个方面反倒比屈折语更「综合」.汉语是非常「分析」的语言,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屈折变化.但古汉语存在屈折特征,比如「饮」,读三声是drink,读四声是make drink,这属于语音屈折.但这种屈折在现代汉语里并不成体系,所以只是残留而已.为什么词形变化普遍存在?目前还没有答案.但个人觉得应该不是因为它更优越,因为如果当真如此,可以预见许多语言会向综合语发展,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从根本上说,词形变化的存在应该归结于人的网状思考模式.但形成如今的语言格局,必然有无数的具体因素从中影响,很难考察.
看了 屈折变化是只有屈折语才有的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A.进行社会政治改革B.学习西方 2020-05-13 …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1)上述两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2)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2020-05-13 …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是什么意思? 2020-05-14 …
1、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进行 2020-05-1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山陵位于广东省中山市B.《将相和》这篇课文说明蔺相如比廉颇有本事C.康熙 2020-06-09 …
康有为是维新变法的领导者,当时作为新思想的领导者,他曾经这样评价一位人物:“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述 2020-06-19 …
康有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最近上历史课,知道康有为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曾拒绝给女儿裹小脚,可是后 2020-06-20 …
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是钦点状元,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是举人,他们的“状元”“举人”是通过何 2020-06-29 …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变法思想的领袖,他主张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实行 2020-07-02 …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对这一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A.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 2020-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