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很早以前,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不断地发展,人们改变了以蚕
题目详情
很早以前,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不断地发展,人们改变了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用沼气渣喂鱼及“肥水”(如图)。 ![]() (1)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3)不论是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还是改进的“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都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_____。 A.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B.经分解者释放到大气中 C.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解者(2分) (2)太阳能(2分) (3)C(2分) |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来源、以及人类建立生态系统的意义等. (1)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储存了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进入每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过程中被逐步消耗. (3)人类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就是在能量传递过程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让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太阳能(3)C |
看了 很早以前,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只有一个地球》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展现了地球的渺小?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0-05-13 …
毛泽东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以非常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地球自转的这一事实。请你判 2020-07-10 …
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非常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地球自转的这一事实.请你 2020-07-10 …
下图是2014年3月下旬拍摄于邯郸郊区的一张景观照片。为了发展塘鱼养殖,某农户在耕地中开挖了水塘。水 2020-11-12 …
西塘古镇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 2020-11-23 …
如图所示的悬浮地球仪,球体和底座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排斥它能够悬浮于空中静止或旋转,生动地展现了地 2020-11-3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西塘古镇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 2020-12-01 …
西塘古镇(6分)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 2020-12-08 …
如图所示的悬浮地球仪,球体和底座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它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的原理,从而能够悬浮于空中 2020-12-25 …
如图所示的悬浮地球仪,球体和底座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它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的原理,从而能够悬浮于空中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