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山径之蹊间,介然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如题/.

题目详情
山径之蹊间,介然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如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孟子·尽心下》,有“孟子谓高子日:‘山径之蹊问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问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一句.
【原文】
孟子谓高子①曰:“山径之蹊②间,介然③用之而成路;为间④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释】
①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②径:山路.溪:人行处.山径之蹊泛指很窄的山间小路.③介然:本指意志专一而不旁骛,这里是经常不断的意思.④为间:即“有间”,短时,为时不久.
【译文】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读解】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话说天下大势,规划三国鼎立蓝图.刘备听完以后,离开坐位向诸葛亮拱手谢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这“顿开茅塞”作为一个成语,其语源正出于孟子这里,没有“茅塞”,谈何“顿开”呢?诸葛亮开刘备之茅塞,孟子开高子之茅塞,假如你我的心被茅草塞住,又请谁来“顿开”呢?
恐怕只有靠自己了罢.
好在,“这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 迅)
心路也是一样.多走走,介然用之,“茅塞”虽然不一定会“顿开”,但总会有开启的时候吧.何况,“介然用之而成路”,不被“茅塞”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是不是心路的“介然用之”呢?
如果是,那孔圣人是不是能够使你的“茅塞”顿开了呢?
看了 山径之蹊间,介然之而成路,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