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澡雪精神悲悯情怀王炜辉迟子建几乎是当下“黑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澡雪精神 悲悯情怀
王炜辉
    迟子建几乎是当下“黑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至今写了80部书,其中有7部长篇,最为人熟知的是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她自上个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就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较高的艺术水准。但与同一时期的作家相比,她却表现出明显的低调。迟子建算得上一个远离圈子的作家,如今仍生活在哈尔滨,书写着寒冷地域中的故事。她用独特而自我的节奏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迟子建更像这个喧嚣时代的“古董”,平时不在北京的圈子里混,手机连微信也用不了。她觉得生活已经够满的了,总要留很多的时间读书,哪怕发发呆。
    迟子建以其对自然生命的人文关怀,实现了对文学历史功利性的反抗;对工具理性和消费主义的拒绝,表达了她对和谐自然的生命状态的回归以及对自然神性的深深敬畏,表现出作家的人文意识和悲悯情怀。迟子建是90年代中期最高艺术理想的追望者,这是一贯的风格气韵酿成的艺术果实。给生灵以爱,这最简单的事情一直做下去,就容易获得对生命的大悲悯的品质,就可以抵达文学理想之巅。迟子建的作品中所包含的自然人性的人文生命特征,是当代中国文学中最独特最有意义的东西。
    作家王安忆曾说迟子建的作品“意境特别美好,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的”。刘震云认为,迟子建的作品“具有油画色彩、浓郁生活气氛及地域特色”,“从笔法的成熟和现代来讲,她已经在雪地和荒原上远远走过了萧红”。
    文如其人,迟子建不仅在她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对社会人生的人文关爱,在现实中也为弱势群体、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社会问题奔走呼吁,献计献策。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迟子建,2015年的提案是“加大对救助站的建设,妥善管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2014年的提案是关于中国的历法规范的管理。事实上,她对环保方面也极为关注,“不管怎么争议她,我觉得她做了一个很积极的事。”对于柴静关于雾霾的纪录片,她这样说道。在哈尔滨生活的迟子建也能够感受到,每年一入冬开暖气之后,雾霾指数经常爆表。“哈尔滨是很美的,冰城嘛,但是很脏的雪特别不应该。供暖企业烧的煤是褐煤,如果没有经过清洗,对空气污染很大。”她也向政府追问过,“我们交的供暖费,前两年还涨了一次,为什么煤的质量在下降,我说这个应该公开一下。”不用智能手机的迟子建,不用“监控”空气质量指数,凭自己的感官就能察觉到,“一到雾霾天眼睛会辣,鼻子也有反应。”
    迟子建提倡阅读。2013年她就在政协提案中建议在城市的公共场所设立“阅读角”。她认为,读书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因为生活太庸碌,太繁忙,而且生活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起码读书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生活。她觉得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有心灵生活,心灵生活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读书,来自读书的滋养。她说:“你不能总在空中楼阁里面,你是社会当中的人,而且现代社会给作家提供了很多可写的东西,社会生活渗透到作品里面也非常自然。”她希望爱书、读书,做一个爱的读者。
(选自《半月选读》2016年第4期)
【注释】澡雪精神:指通过洗涤清净神志。比喻清除意念中庸俗的东西,使神志、思路保持纯正。
泥  泞
    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②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③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④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⑤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⑥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⑦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⑧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选自《迟子建散文》)
(1)澡雪精神是指通过洗涤清净神志,比喻清除意念中庸俗的东西,使神志、思路保持纯正。阅读《澡雪精神 悲悯情怀》,你认为作家迟子建是如何做到“澡雪精神”的。
(2)《澡雪精神 悲悯情怀》一文中,作家迟子建的悲悯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泥泞》一文重在写泥泞,但第①②段却从北方漫长冬季里的雪着笔,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体味词语意义,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人物行为描写的句子,即可归纳出答案:生活保持低调,用独特而自我的节奏与世界保持联系;用创作体现对自然生命、社会人生的人文关爱;为现实中的弱势群体、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社会问题奔走呼吁,献计献策;用读书滋养心灵生活.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会发现迟子建的悲悯情怀表现在:她的文学作品体现出对社会人生的人文关爱;现实中为弱势群体、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社会问题奔走呼吁,献计献策.
(3)本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这两段突出雪既美丽又丑陋的双重特性,为下文书写泥泞的普通作衬托;从结构上看,是为后文写热爱泥泞作铺垫.
(4)本题考查考生品味重要句子和赏析作品丰富内涵的能力.结合前文章内容来看,作者喜爱的原因是: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等.留意作者抒情议论的句子都能较完美的答题.
(5)本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层层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结合全文内容与主旨来看,因为泥泞是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给人的警醒作用非凡,所以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6)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赏析句子,找准赏析的角度是关键.第①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寒冷催生雪,表现了作者对雪的热爱赞美之情.第②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消融时的丑态.
(7)本题考查学生问题探究与阅读鉴赏的能力.学生要依据文本,进行艺术的鉴赏与评价.答题要能围绕“意境美好”“自然”“油画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氛和地域色彩”等关键词,从作品中去寻找对应的描写内容进行分析说明.比如文本中的第3段中对雪消融后大地泥泞的描写,第7段对农贸市场土路的描写,都可以扣住“自然”“油画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氛和地域色彩”等关键词进行赏析.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其中D项的分析有误.因为美和丑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故选D.
答案:
(1)参考答案:①生活保持低调,用独特而自我的节奏与世界保持联系;②用创作体现对自然生命、社会人生的人文关爱;③为现实中的弱势群体、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社会问题奔走呼吁,献计献策;④用读书滋养心灵生活.(每点1分)
(2)参考答案:迟子建的悲悯情怀表现在:她的文学作品体现出对社会人生的人文关爱;现实中为弱势群体、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社会问题奔走呼吁,献计献策.
(3)参考答案:①内容上突出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来衬托泥泞的普通、纯美;②结构上从雪着笔是为了写初春雪后的泥泞,为后文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作铺垫.
(4)参考答案: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每点1分)
(5)参考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6)参考答案:①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寒冷催生雪,雪使北方变成美丽世界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雪的热爱赞美之情.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消融后的大地比作丑陋的老妇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消融时的丑态.
(7)比如文本中的第3段中对雪消融后大地泥泞的描写,第7段对农贸市场土路的描写,都可以扣住“自然”“油画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氛和地域色彩”等关键词进行赏析.
(8)参考答案:D
看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