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中西戏剧悲喜差异及其成因饶芃子中西戏剧结构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悲剧的创作上。西方的悲、喜剧是泾渭分明的,悲则一悲到底,喜则皆大欢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中西戏剧悲喜差异及其成因

饶芃子

中西戏剧结构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悲剧的创作上。西方的悲、喜剧是泾渭分明的,悲则一悲到底,喜则皆大欢喜;而中国戏曲则难分难解,忽悲忽喜,喜乐相间,纵使是大悲的戏,最后也总得带点团圆的色彩才收场,显得迂回曲折。一部堪称杰作的《牡丹亭》,评论家在它“悲剧乎?喜剧乎?”的问题面前莫衷一是,无可奈何,致使它既不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所收,亦不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所容,因为全剧表现了一种深刻的悲剧精神,但又自始至终洋溢着喜剧的气氛。这不仅体现在结局上,且体现于全剧,体现在悲剧主人公身上。这不得不令以西方戏剧理论作为衡量中国戏剧标准的评论家头痛。

不把悲、喜绝对化,这是中国人辩证思维方式在文艺创作上的表现。我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相当丰富。商周时《易经》就提出了阴阳交感产生万物的思想。以后,在哲学上、美学上、文学上,这种相对的概念成对成对地层出不穷:刚柔、虚实、动静、通变、偏正、收放、抑扬、疾徐、哀乐、心物、形神、文质……《老子·二章》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中国人的思维意识中,这些相对立的范畴是相济相和的。所以古代艺术极强调形式结构的奇正相间、收放相间、虚实相间、起伏相间、疏密相间、曲直相间、动静相间……以达到一种“中和”之美。戏剧悲喜相间结构正是这一参差变化的结构规律的具体体现。

从艺术传统看,中国古典戏曲比西方戏剧更具娱乐性和消遣性,它源于民间,必然要满足平民百姓消闲娱乐的需要。来看戏的人不是来听取一番关于人生、人性的剖析和哲理,更多是来“图个乐子”,且大多数戏剧是在逢年过节、喜庆吉日、迎神赛会时演出的,如若一悲到底,人们难以接受,所以总得来点科诨杂耍,甚至在迭宕曲折的悲、欢、离之后,如不能真“合”,也常常以幻想的形象来个“合”的结局,以求获得情感心理平衡。

西方的悲剧极少亮色的结尾(当然有例外,如《熙德》),就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也都是在血淋淋的惨状中拉上幕布的。而中国则不然(当然也非全部,但却是主导的),赵氏孤儿大仇得报;赵玉娘夫妻团圆,一门旌奖;白蛇、许仙最终皆得正果;窦娥沉冤昭雪,冤魂得到慰藉;娇娘、申纯亦化作鸳鸯长相厮守等等。反正大悲带小喜,小喜带大悲,悲中夹喜,喜中寓悲,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

中国文学与政治道德伦理的关系极其密切,一切以是否“有补于世”为准绳。在真、善、美中,西方强调的是真与美的结合,而中国强调的是“美善相乐”,即把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合一,达到“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政治效果,追求尽善尽美。西方则强调文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摹仿、再现和反映,注重艺术的认识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生进行探索。所以,在西方,“戏剧艺术就在于把现实搬上舞台”,而“戏剧作品是一种模拟,说得确切些,它是人类行为的肖像;肖像越与原形相像,它便越完美,这是不容置疑的”。而我们却把戏曲当做“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药”。在戏剧的审美过程中,中国人是爱憎强烈、倾向鲜明的,他们不仅要欣赏一个故事,还要知道作者的评价和感受,而不像西方那样,作者愈隐藏愈好。所以,中国戏曲并不注重刻画复杂的性格,更不会无所褒贬,戏剧冲突也多是美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的正反两面的斗争,安排一个惩恶扬善的结局,意在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明有王法,暗有鬼神”,“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告诫人们要在现世做个好人。

1.下面对中国戏剧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曲结构迂回曲折,纵使是大悲的戏,最后也总得带点团圆的色彩才收场。

B. 中国古典戏曲更多是“图个乐子”,所以没有关于人生、人性的剖析和哲理。

C. 中国的古典戏曲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有一种“中和”之美。

D. 中国的戏曲安排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意在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告诫人们要在现世做个好人。

2.对中国戏剧特点形成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剧悲喜相间结构是中国人辩证思维方式在文艺创作上的具体体现。

B. 因为中国古典戏曲大多数是在逢年过节、喜庆吉日、迎神赛会时演出的,所以如若一悲到底,人们难以接受。

C. 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定势是中国戏曲悲中夹喜、喜中寓悲,最后以大团圆收场的主要原因。

D. 中国文学与政治道德伦理的关系极其密切,所以,中国的戏曲要达到“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政治效果。

3.下面对中西方戏剧差异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方的悲、喜剧是泾渭分明的,悲则一悲到底,喜则皆大欢喜;而中国戏曲则难分难解,忽悲忽喜,喜乐相间。

B. 中国古典戏曲源于民间,要满足平民百姓消闲娱乐的需要,因此,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点,西方戏剧则不然。

C. 西方的悲剧极少亮色的结尾,中国悲剧则是大悲带小喜,小喜带大悲,悲中夹喜,喜中寓悲。

D. 西方戏剧强调的是真与美的结合,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摹仿、再现和反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2.C

3.B


1.


分 析:
B项,“所以没有关于人生、人性的剖析和哲理”中的“没有”太过绝对,“图个乐子”和“关于人生、人性的剖析和哲理”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作答步骤:①浏览全文,整体感知→②逐题逐项,“归位比较”→③排除选项,得出答案。注意:“比较”得出的结论必须遵从原文观点或作者意图,而不是考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判断。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分 析:
C项,“主要原因”错,前后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原文是“反正大悲带小喜,小喜带大悲,悲中夹喜,喜中寓悲,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可见并非“原因”。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分 析:
B项,“西方戏剧则不然”错,原文说“中国古典戏曲比西方戏剧更具娱乐性和消遣性”,可见,中国古典戏曲合西方戏剧都具娱乐性和消遣性,而中国古典戏曲的娱乐性和消遣性更强一点,而不能说“西方戏剧则不然”。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文,完成1~5题。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  2020-04-07 …

英语翻译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  2020-05-16 …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写的是谁?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厚  2020-06-26 …

齐沿路聚粮食,种蔬菜,行者皆取给焉怎么翻译州镇草创,皆仰益州取足怎么翻译  2020-06-27 …

古话的意思及出处1、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利往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2020-07-01 …

下列各项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善刀而藏之B.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当与秦相较  2020-07-10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阅读  2020-11-21 …

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机的伟大想象.这句话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正确吗?是不是太绝对了?比如鲁班  2020-12-13 …

想像是创新的先导,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动机的伟大想像,开发自己的想像力,展开想像的翅膀,  2020-12-13 …

创业策划书:假如你是某个创业团队的一员,你们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编制创业策划书,请你编写一下你  2020-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