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红楼梦》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写探春理家,作者给探春、宝钗冠以“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请说明“敏”和“时”的含义及具体表现。(4分)

题目详情

《红楼梦》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写探春理家,作者给探春、宝钗冠以“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请说明“敏”和“时”的含义及具体表现。(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敏”赞探春之机敏,“时”言宝钗之合时(2分)。探春:目光敏锐,洞察贾府隐患;行事敏捷,处事干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问题(1分)。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1分)

分 析:
在《红楼梦》原著第五十五、五十六回里,有一出“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所谓“兴利除弊”,实际上就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她善于学习,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勤于职守,严格监督。……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事实说明,探春的“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探春是一个智者、勇者,她以自己的“改革”展示了那个时代闺阁精英的风采。她向世人证明了那个时代并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一种能够提供发挥才干机遇的崭新制度!所以曹雪芹在“探春”前冠以“敏”字,也显示了曹雪芹对女性的尊重。“时宝钗”用词十分精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时”可以指“随分从时”,也可以指“等待时机”,用来概括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是再合适不过,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考点:
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