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

题目详情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 今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传统译注〕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新注〕 何以谓(为)之,文也:做了什么而成名的?。谓,“为”之误。文,成名。 〔新译〕 子贡问说: “孔文子凭什么作为而成名的?”先生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样做而成名的。” 〔题解〕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看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英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  2020-04-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  2020-05-02 …

文言文《强记之法》录讫朗诵十余遍中的讫是什么意思?一字不通中的通意思是?每见务为泛滥者中的泛滥意思  2020-05-17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汉代的《诗经》学,有今文派古文派之分。齐人辕固生、鲁人申培公及燕人韩婴三家  2020-06-14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经学漫谈汉代的《诗经》学,有今文派古文派之分。齐人辕固  2020-06-14 …

1、甲骨文为什么又叫卜辞、殷墟文字?2、金文为什么又叫钟鼎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是看起  2020-06-16 …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020-07-02 …

“予方乏困”中“乏困”古义是,今义是“恨其不用吾言”中“恨”古义是,今义是  2020-07-0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  2020-07-12 …

关于《望江南》和温庭筠1.作者的名字中的筠怎么解释有什么含义2.望江楼的词大意3.梳洗罢的几种意义  2020-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