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舟发自常山①,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舟发自常山①,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峰之下,先生②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③,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④,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⑤,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⑥,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 有删改) 【注释】 :①常山:常山县地属浙江省衢州市。 ②先生:指名士严子陵。 ③垂纶:垂钓。 ④欲舣舟一登: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 ⑤磴:石级。 ⑥趋列:排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②清风徐来
③或雄拔如武
(2)下列加点的“而”用法与“而舟子固持不可”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___
A.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B.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
(4)根据文章内容,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作者游钓台,虽不能登山一游,但却有“目游”、耳游”的独特感受,因而作者“快矣哉,是游乎” !
舟发自常山①,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峰之下,先生②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③,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④,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⑤,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⑥,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 有删改) 【注释】 :①常山:常山县地属浙江省衢州市。 ②先生:指名士严子陵。 ③垂纶:垂钓。 ④欲舣舟一登: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 ⑤磴:石级。 ⑥趋列:排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②清风徐来
③或雄拔如武
(2)下列加点的“而”用法与“而舟子固持不可”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___
A.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B.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
(4)根据文章内容,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作者游钓台,虽不能登山一游,但却有“目游”、耳游”的独特感受,因而作者“快矣哉,是游乎”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固:本来;
②阵阵清风慢慢吹来.徐:慢慢的;
③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或:有的.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例句: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A:只读书而不肯动脑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连词,表转折,可是.与例句相同;
B:夺下校尉的剑并且杀了校尉.而:表顺承;
C: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安乐而衰亡.而:表并列;
D: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而:表承接.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细询:详细询问;尝:曾经.句意为: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则鼻游之、则舌游之、盖神游之矣”可概括出:鼻游、舌游、神游.
答案:
(1)①本来;②慢慢的;③有的.
(2)A
(3)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
(4)鼻游、舌游、神游.
①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固:本来;
②阵阵清风慢慢吹来.徐:慢慢的;
③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或:有的.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例句: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A:只读书而不肯动脑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连词,表转折,可是.与例句相同;
B:夺下校尉的剑并且杀了校尉.而:表顺承;
C: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安乐而衰亡.而:表并列;
D: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而:表承接.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细询:详细询问;尝:曾经.句意为: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则鼻游之、则舌游之、盖神游之矣”可概括出:鼻游、舌游、神游.
答案:
(1)①本来;②慢慢的;③有的.
(2)A
(3)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
(4)鼻游、舌游、神游.
看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反义词口若悬河-无精打采-救死扶伤-一成不变-一步登天-破绽百出-从容不迫-固若金反义词口若悬河- 2020-05-02 …
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2020-05-25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 2020-05-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020-06-17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②强不执弱,众不 2020-06-20 …
“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 2020-06-3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 2020-11-02 …
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③不 2020-12-23 …
离地球多远能看见地球是圆的正常的视范范围,肉眼,视角是多少以通常的情况计算请提交计算公式,及详细数据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