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011•湖州)很早以前,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不断地发展,人

题目详情
(2011•湖州)很早以前,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不断地发展,人们改变了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用沼气渣喂鱼及“肥水”(如图).
(1)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3)不论是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还是改进的“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都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______.
A.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B.经分解者释放到大气中
C.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储存了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进入每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过程中被逐步消耗.
(3)人类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就是在能量传递过程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让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太阳能 (3)C
看了 (2011•湖州)很早以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帖tiē妥帖请帖字帖服帖B.畜xù畜产畜牧畜养牲畜C  2020-04-06 …

19世纪70年代以后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是()A.电力的广泛运用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C.原子  2020-05-13 …

“创客”这一名词最早源于英文单词“Maker”,指的是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2020-05-14 …

在春光小学”创造杯”展览会上,展品中有36件不是六年级的,有37件不是五年级的,又知道五六年级的展  2020-06-10 …

世界著名的玛雅文化由()A.印第安人创造B.印度人创造C.巴比伦人创造D.埃及人创造  2020-06-21 …

今年4月22日是第37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下列说法不符  2020-06-22 …

清朝雍正帝维持和发展了康熙开创的盛世局面。下列史实中,发生在雍正年间的是()A.四大徽班进京,京剧  2020-07-01 …

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知识和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囚素,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可  2020-07-02 …

秦朝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下列属于秦朝始创的字体的是①篆书②楷书③隶书④行书A.①②  2020-07-05 …

科技创新铸就辉煌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民族兴.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捷报频传.为了更好地了解  2020-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