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擢左都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综理吏、户两部,兼以出纳王言。部中议覆事件, 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 请加训示, 知省改。其 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 。”两疏入,上谕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 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 若有几微芥蒂 胸臆间, 非大臣之度矣。今一经察议,人知谨 ,转 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寻命 统勋疏宣示廷臣。

命勘海塘。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俾水有 泄。 江南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 。合疏言河员亏帑 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浚引河,命统勋往勘。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

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 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 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 回跸 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帑(tǎnɡ):古代指钱财或收藏钱财的府库。②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加训示, 知省改   俾:使,让

B.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   虞:忧虑

C.今一经察议,人知谨   饬:谨慎

D.命偕署尚书策楞往   按:按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寻命 统勋疏宣示廷臣

江南坝决

B.①若有几微芥蒂 胸臆间

②人知谨饬,转 廷玉有益

C.① 非大臣之度矣

②启帷 已瞑

D.①其 司事,或量行裁减

②俾水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刘统勋刚直、勤政的一组是(  )

①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②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③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④讷亲为尚书,同不当模棱推诿

⑤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

⑥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统勋受命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修治运河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刘统勋敢于上书直谏,大胆提醒皇上对张廷玉和讷亲进行训示、教诲、抑制,皇上很快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

C.在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建坝一事上,刘统勋亲自前往考察,审度地势水势,及时提交了阻止报告,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D.刘统勋作为国家的得力大臣,他的去世无疑给当朝皇上带来不小的震动,皇上不仅亲临刘宅吊祭,还亲嘱重臣要向刘统勋学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按:考察。

2.【答案】D

【解析】都是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①介词,“把”;②介词,“因为”。B.都是介词,①表示处所,“在”;②表示引出对象,“对”。C.都是连词,①表示承接关系,“那么”、“就”;②表示出乎意料,“竟”、“却”。

3.【答案】C

【解析】①是刘统勋服从指派学习海塘工程,④是乾隆对讷亲的评价。

4.【答案】B

【解析】“皇上很快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错误,皇上没有很快应允,而是过后不久把刘统勋的奏章公开,拿给朝廷重臣看。

5.【答案】(1)讷亲说一句话别人必须执行,几乎没有心存谦诚、集思广益的想法。(关键词:殆、怀谦集益、道)(2)大臣责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错误就高兴,这是古人所崇尚的。(关键词:原、免、过、尚)(3)乾隆亲临刘宅祭奠,看到刘统勋家里俭省朴素的情况,很为之悲伤。(关键词:临、俭素、恸)

参考译文

刘统勋,字延清,是山东省诸城县人,雍正二年中进士。乾隆元年,提拔他为内阁学士。命他跟从大学士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后)特授刘统勋为督察院左都御史,他上书给乾隆帝说:“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他经历了很多事,然而他的晚年应当谨慎,(因为)别人对他的责备很多。请皇上从现在开始,三年内不要特意宣旨提拔重用他,一律停止他的擢升调动。”又上书说:“尚书讷亲统管吏部和户部,并且能够下达皇上的旨意。部中议论并答复大事,讷亲说一句话别人必须执行,几乎没有心存谦诚、集思广益的想法。请皇上给予他一定的教训,让他知道反省并改正错误。他所掌管的事务,有的可根据情况给予裁减,以免有耽误、荒废的忧虑。两个奏章呈上之后,乾隆回复他说:“朕认为张廷玉、讷亲如果擅自作威作福,刘统勋必定不敢上这样的奏章。大臣责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错误就高兴,这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心存一些不快或嫌怨,那就没有大臣的气度了。如今一经审查评议,大家都会明白要谨慎行事,反而会对张廷玉有好处。讷亲作为尚书,遇事时固然不应不置可否、推卸责任,但是管理事务有时不得当,朕应时时对他进行教训,告诫他不要骄傲自满。至于权职过多的问题,如果确实有可以精简的,等候朕来决定。”不久乾隆就下令把刘统勋的奏章公开,拿给朝廷重臣看。

乾隆命令刘统勋勘查海塘。当时运河暴涨,刘统勋请求疏浚聊城引河,分流运河水使之流入大海。使水能够顺利排泄。因江南坝决口,命令刘统勋同尚书策楞前往视察。两人共同上书说河道官员亏空府库钱财延误工期,乾隆下诏撤销了河道总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的职务,追究并严厉惩治每个侵吞府库钱财的官吏。乾隆又命令刘统勋彻底查办江南河工没有结款的各个案件,刘统勋上书说未结款案件有111万多起,请求规定时间进行核查上报。后又因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在祥符、荥泽诸县建筑坝堤,并开挖引河,命令刘统勋前往勘察。刘统勋议政时认为应该另选地点建筑堤坝,引河上方没有下水源流,中途又经过沙地,容易沉积,应该搁置顾琮的请求,乾隆皇帝听从了刘统勋的建议。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刘统勋)死了。这一天天刚亮,刘统勋就入朝觐见,当他乘车行至东华门外,(当)车子稍微倾斜,掀开车帷探视时,刘统勋已经双目紧闭。乾隆听说此事,(急速)差遣尚书福隆安带着药品快速前往看望救治,(但)已经来不及了。追赠刘统勋为太傅,将其牌位放入贤良祠(并赐祭葬),赐谥号“文正”。乾隆亲临刘宅祭奠,看到刘统勋家里俭省朴素的情况,很为之悲伤。返回至乾清门时,哭着对随行大臣们说:“朕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啊!”过了一会儿又说:“像刘统勋这样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