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英语翻译逐字翻译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
题目详情
英语翻译
逐字翻译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中文翻译!
逐字翻译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中文翻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学而.第一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看了 英语翻译逐字翻译1.子曰: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提示何种贫血A.溶血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营养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生理 2020-06-04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译文是什么? 2020-06-23 …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 2020-07-08 …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 2020-07-08 …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 2020-11-05 …
网球爱好者李好邀约好友胡星一道去报名参加网球队,当得知网球拍太贵后,家境贫寒的胡星无奈地表示放弃,李 2020-11-07 …
如何理解《何为贫穷》这个故事?何为贫穷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 2020-12-10 …
如何理解《何为贫穷》这个故事?何为贫穷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 2020-12-10 …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20-12-17 …
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1)“何如一曲琵琶好”又指的是什么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