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完成下列各题。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

题目详情
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完成下列各题。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本文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B.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
(2)从以下材料中任选一句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①“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
②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
③“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3)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让自己拥有“静能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这道题综合考查了文章的论证思路、内容的理解、句式的分析以及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等知识,这篇文章题目是培养自己的“静能量”,结合首尾以及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题目,或者概括为:我们要培养自己的“静能量”,所以“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不是中心论点,A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论据的使用,解答此类题,需要先明确所给的材料的内容,①③是引用名言俗语,②句是举了达摩的事例,然后说说怎么论证了第四段的观点,据此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含义的理解以及提取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此句话的下文“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可以解答第一问;根据“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据此提取解答第二问.
答案:
(1)A
(2)示例:选择②,第④段围绕“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展开论述,②句举了达摩静坐九年,终悟得大道的事例,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
评分:选择材料1分,理由2分,共3分.说清观点与材料关系即可.
(3)含义:一个人想追求安静,受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想安静就能安静的.
途径:①要学会追求安静:②要学会享受安静;③要心无旁骛,处处历练.
评分:共3分,含义1分,理解2分(任意答对两条即可得分).
看了 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小明、小敏、小亮共有贺年卡90张,如果小明给小敏3张,小敏又送给小亮5张,那么三人的贺年卡张数刚好  2020-05-13 …

求送法的种类有5个人,各自分别写了一张贺卡,要送给其他人,必须保证每个人都要收到别人的贺卡,贺卡不  2020-05-13 …

假设有N个人,每人有一张贺卡,将N个人的贺卡充分混合后随机抽取,问每个人都不拿到自己贺卡的概率是多  2020-05-13 …

快过年了,给同学寄贺年卡,同学都是未成年,家庭住址写清楚,收信人写同学的名字贺卡能收到么?贺卡是.  2020-05-17 …

二、判断正误.()1、《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描写了四个感  2020-06-20 …

给人寄贺卡写点什么吖.被一个国外网友逼着给他寄明信片或者是贺卡.受人之托.得终人之事.可是就是想不  2020-06-29 …

1、元旦将至,某商店以0.5元的价格购进4000张贺卡,再以1.5元的价格卖出.(1)统计数据表明  2020-07-16 …

当你在省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别人祝贺你,你该怎么回答?分别用两种口语体.日常口语体————————  2020-12-01 …

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共有贺年卡96张,如果甲给乙18张后,乙又送给丙14张,那么三个人的贺年卡的贺年  2020-12-23 …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贺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青年一代。请根据以下提示,阐述电子贺卡的优越性。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