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一)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下列各题。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题目详情
(一)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下列各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1)阅读《蜀相》,联系已学课文《茅屋为秋风所歌》,下面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前者是一首七言律诗,后者是一首歌行体诗;前者咏史怀古,后者叙写现实生活,都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B.前者的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后者的开篇两句,起势迅猛。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犹如秋风咆哮,让诗人焦急万分。
C.前者的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济世的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的忠诚;其尾联中的“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D.两首诗表达方式多样,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2)请精选合适角度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1)阅读《蜀相》,联系已学课文《茅屋为秋风所歌》,下面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前者是一首七言律诗,后者是一首歌行体诗;前者咏史怀古,后者叙写现实生活,都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B.前者的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后者的开篇两句,起势迅猛。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犹如秋风咆哮,让诗人焦急万分。
C.前者的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济世的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的忠诚;其尾联中的“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D.两首诗表达方式多样,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2)请精选合适角度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杜甫诗歌突出风格为“沉郁顿挫”,两首诗都体现了这一风格.
故选:D
(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示例1: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手法),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寄寓了诗人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
(3)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即:通过对诸葛亮的悼念和赞美,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无限景仰和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答案:
(1)D
(2)示例1: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手法),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寄寓了诗人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
(3)通过对诸葛亮的悼念和赞美,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无限景仰和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故选:D
(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示例1: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手法),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寄寓了诗人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
(3)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即:通过对诸葛亮的悼念和赞美,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无限景仰和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答案:
(1)D
(2)示例1: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手法),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寄寓了诗人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
(3)通过对诸葛亮的悼念和赞美,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无限景仰和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看了 (一)阅读杜甫的《蜀相》,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高一内容全忘记了.怎么办?而且我在快班.我们之前上过一些高中内容,首先是英语,高一的英语完形阅读, 2020-05-15 …
从1651年开始,英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涉足与英国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但这些法案 2020-05-16 …
我国专利申请的原则之一是“(10)”。A.申请在先B.申请在先与使用在先相结合C.使用在先D.申请在 2020-05-26 …
我国专利申请的原则之一是(7)。A.申请在先B.申请在先与使用在先相结合C.使用在先D.申请在先、使 2020-05-26 …
19世纪中期,英国充当了侵华急先锋,这是因为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②英国在东方建立 2020-11-21 …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成为侵华急先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2020-11-25 …
英国之所以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因为A.英国急于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中国禁烟对英商损失最 2020-12-01 …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余冠英先生传略蔡文锦余冠英先生,1906年5月16日生 2020-12-0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在中国问题上的相应表现是A.德与法俄联合干 2020-12-26 …
英语翻译(1)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努力学习英语.(2)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音,大多数商业信件、书籍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