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近来,一些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受到热捧。有一篇《公平的太阳》写道:“天上的太阳,一天到晚放出了温暖的光,照耀着一切的人物,不论有钱的,没钱的,都感受到它的恩惠。”

题目详情
近来,一些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受到热捧。
    有一篇《公平的太阳》写道:“天上的太阳,一天到晚放出了温暖的光,照耀着一切的人物,不论有钱的,没钱的,都感受到它的恩惠。”有人评价其具有深刻的人文素养。
    还有《蟋蟀》一文:“玩者利用蟋蟀之斗以为搏,而蟋蟀不自知,胜则欣欣而喜,败者怏怏而恨。”评论道:作文流露出一派天真自然的童趣,遣词造句古朴智慧温雅。
    也有专家认为一味地厚古薄今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小学生不在民国的语境里生活,而现在的小学生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广,没有必要向民国小学生学习作文法。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①不少于800字;
②不要写成诗歌;
③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不薄今人爱古人
   千年前的大唐盛世,诗圣杜甫曾发出“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呼吁.现在,这些想法仍然在灿烂的生辉.这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糟糕的时代,源源不断的新文化也经超过我们传统文化的吸纳速度,社会变成了古今相争的战场.那些大智慧者为我们敲响警钟:对于任何一方的放弃,都将是巨大的损失.
    现在很多时候看到,一些身穿汉服的模特却在推销某种产品;黑心商贩做着高档的现代餐饮,却始终不能摆脱蝇头小利中的小农心理.因而我们必须鉴别,什么是今,什么是古?古今,不是形式上的古今,而是各自所代表的文化中的精要.脱离虚浮的外表,古今才有和谐统一的可能.
    曾经为人所讥的“王杨卢骆当时体”,现在却成为古代经典的代名词;曾经在工业革命中风光无限的蒸汽机,现在却沦落为博物馆中的古物.我们需要意识到,古今并不矛盾,他们在历史中各自承担相应的角色,相互依赖更相互转化.因而我们需要恪守的,是贯穿古今的永恒的价值:曾经由杜甫呼喊的“国破山河在”,仍然流淌在二战中的法国市民心底;李贺笔下的“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仍然在疯狂作画的梵高笔下;“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民琴守护的,正是巴金的一句“说真话”的真谛.那些在古今沟通中豁然开朗的智者,他们不卑不亢,在时间中游弋,在真理中取己所需,他们的实践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连续的世界.
    赫尔曼.黑塞早就指出,人类文明的精要,都产生于同一出处.无怪于在古今之中,优秀的闪光总有失通之处,真是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精美的古代艺术品才能与现代的卢浮宫合二为一,富丽堂皇的紫禁城才能再高楼林立中觅出一片生存之地.
    然而当下越发强烈的商品化恶风使得“古今统一”成为一纸苍白无力的空文,越来越大的利益追求正在挤占最后一点点对于古今价值的正确判断.一个形象工程毁掉一个千年古城,一块商业用地,毁掉一座千年古寺,这不是个案,而是天天在发生的事实.中国,这个背负深重历史积淀又疯狂向往现代化的国家,还需要担当更多的文化责任.那些在斗争中迷失的价值观需要重新建立,我们需要反对一场集体式的迷失.文化价值的评估,不是属于专家的,不是属于政府的,而是需要每一个爱好文化,希望发扬文化的炎黄子孙必须坚持的引领大众的方向.
    不薄今人爱古人,要的是真实的判断,要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努力.必须还文化一片健康发展的乐土.
看了 近来,一些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