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诸葛亮游说东吴联合抗曹的故事要精确

题目详情
诸葛亮游说东吴联合抗曹的故事
要精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三国演义突出了一个义字,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云长义释曹操、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张翼德义释严颜……都突出了一个义字,三国演义也反映了什么是“智慧”.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斗智的故事,最精彩的一段是孙刘联合抗曹火烧赤壁的历史.从孙刘联合抗曹中我们看看诸葛亮劝说的艺术?
曹操在乌巢烧粮破了袁绍后就威逼江南,荆州向曹操投诚,曹操平定江南的敌人只剩刘备和孙权.为此曹操发檄文给东吴:邀请孙权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孙权当然明白:这是“假道伐虢”之计,先灭刘备再灭东吴?
面对穷追不舍的曹操,刘备唯一摆脱困境的途径就是联合东吴抗曹以成鼎足之势.而当时东吴正徘徊于是战还是降?正在势头上的曹操一方面挟天子而令诸侯,一方面以百万得胜之军虎视江南,因此抗曹确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抗曹不成,江东三世基业将付之东流,因此东吴许多谋臣主?ldquo;降者易安,战者难保?rdquo; 孙权在抗曹的问题上存在两面性:既不想受制于曹操又担心寡不敌众.因此要实现孙刘联合的关键是要说服孙权抗曹?
要说服孙权可非易事,作为孙权心腹的鲁肃,他劝孙权?ldquo;……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因为别人照样可以当官,而你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鲁肃这一番效忠的劝说着实让孙权很感动,可是并没有打消孙权寡不敌众的疑虑?
当孙权听说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已到东吴,就想问计于诸葛亮,但在会见前要诸葛亮先会一会江东的诸谋臣,意思是:一方面让诸葛亮看看江东也是人才济济;另一方面要看看诸葛亮能否说服那些主张投降的人.因而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斗智:诸葛亮面对东吴谋臣的各种问难都针对不同的人和问题,给予有力的驳斥,或引经据典,或借古喻今,或刘备胜战曹操的案例,使问难者或哑口、或羞愧不语?
诸葛亮对孙权的说服更是采用先激后劝.孙权越怕曹兵多,孔明越夸张曹操兵多将广,并劝孙权如打不过曹操趁早俯首称臣.孙权说?ldquo;刘备怎么不降啊?rdquo;,孔明说?ldquo;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众谋士都笑孔明?ldquo;愚蠢”,他们哪里知道,孔明是在激孙权的帝王之志,所以当孙权听鲁肃说孔明有破曹良策,才能回嗔作喜复邀孔明求问破曹良策.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刘备和我.今数雄已灭,独刘备与我尚存.我是决心抗曹,但刘备刚刚被打败还有能力抗曹吗?”孔明曰:“刘备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将军裁之?rdquo;权大悦曰?ldquo;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rdquo;,为孙刘联合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孔明知道孙权虽然作出决定,但孙刘联合的基础尚不稳固,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周瑜.周瑜主张抗曹,他和鲁肃相交又最好,可是周瑜在孔明面前偏偏对鲁肃说:“为使江东百姓不遭生灵涂炭作借口,称投降是上策?rdquo;周瑜的目的是想让刘备有求东吴以便要价.面对周、鲁二人的争辩,诸葛亮不但没有帮助鲁肃劝周瑜,反而笑鲁肃不识时务.孔明说?“曹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向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对敌.今数人皆被操灭,天下无人矣.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这一笑实际上是是一激:周瑜为苟且偷生不思报国;
孔明更进一步说?ldquo;我有一计: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大乔、小乔两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rdquo;周瑜迫不及待的问孔明:怎么回事?于是孔明吟曹操做的《铜雀台赋》:……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hellip;…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rdquo; 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rdquo;瑜曰?ldquo;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rdquo;孔明佯作惶恐之状,曰?ldquo;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rdquo;瑜曰?ldquo;吾与老贼誓不两立?rdquo;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rdquo;瑜曰?ldquo;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rdquo; 这是孔明二激周瑜的劝说艺术?
周瑜的抗曹之意进一步推动了孙刘的联合.孙权为表抗曹的决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ldquo;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rdquo;言罢,便将此剑赐周瑜,即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如文武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
孔明心中明白:孙权虽然表了决心,但并不表明完全消除了孙权心中的疑惑;孔明也知道:自己再怎么劝也是刘备的谋士,同样的话如果出自孙权的心腹、负责军旅的周瑜去劝效果就不同.所以当周瑜升帐回来问孔明破曹良策时,孔明说?ldquo;孙将军的心尚未稳,担心曹兵之多,怕寡不敌众,所以现在还不可以决策,如果将军能以军数开解,使其释疑,然后大事可成?rdquo;
当周瑜复见孙权问?ldquo;明天我要调拨军马,主公心有疑否?”果然孙权?ldquo;但忧曹操兵多,寡不敌众耳.瑜说:“主公因见操檄文,言水陆大军百万,故怀疑惧,其实这是假的,操军也就是二、三十万,而且是久疲之卒,曹操对投降之军尚心存疑虑,其数虽多,不足畏也.瑜得五万兵,自足破之.愿主公勿以为虑?rdquo;权抚瑜背曰:“公瑾此言,足释吾疑.张昭无谋,深失孤望;独卿及子敬,与孤同心耳?
至此孙刘联合才算全部完成.从历史看:孙刘联合固然有联合的基础,也有各自的利益在,但如果没有孔明的成功游说,恐怕孙刘联合难以实现,即使勉强实现了联合也难成功火烧赤壁,三国鼎立之势更无从谈起.当然历史就是那么安排的,必然有孔明这样的人物推动此事.但从孔明的游说中可否对我们有一些启示呢?表面上看是诸葛亮能说会道,但他决不是坐谈立议无人能及,而随机应变百无一能的人;诸葛亮的游说中融入了他多少的智慧和对真相、历史、对交战各方的态势、人物、地理的了解,更能审时度势、察颜观色地娴熟的运用劝、激、辩、释,甚至以退为进等多种艺术,使每一次劝说都向成功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
看了 诸葛亮游说东吴联合抗曹的故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  2020-05-16 …

下列对《三国演义》51~120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两项是()()A.刘备入东吴招亲,孔明临行  2020-06-09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东吴派周善到荆州,以国太病危,欲  2020-06-09 …

两个黄鹂鸣翠柳……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是谁,什么朝的.东吴指什么,因为什么所以称为东吴要回答完,  2020-07-28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A.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  2020-07-28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东吴派周善到荆州,以国太病危,欲见亲女为由,  2020-07-28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3分)A.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  2020-12-18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A.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  2020-12-22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3分)A.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  2020-12-23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邀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