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庄稼地里有祖坟何晓“爹,李家的人每年给你多少钱?”桂花喂了猪出来,看见公公又坐在街沿上翻历书,就扯起喉咙问。天生老汉扶了扶鼻梁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庄稼地里有祖坟
何晓
    “爹,李家的人每年给你多少钱?”桂花喂了猪出来,看见公公又坐在街沿上翻历书,就扯起喉咙问。 
    天生老汉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眼镜,不开腔。
    “翻、翻、翻,一本历书都遭你翻烂了。人家城里人出门不得看黄历,只看天气。”自从接到丈夫的电话,说他和儿子不回来过年,要在厂里挣双份工资,桂花的脸就扯长了再没复原,跟哪个说话都象吃了火药,“你以为我不晓得你在等李家的人啊?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等,今天都二十九了,人影子还没看到一个。哼,也不晓得是哪些个天王老子的坟,年年都这样劳烦人。就是请个守墓的,也未必有你这样尽心哦。”
    天生老汉听了这话,叹口气,偏过头对儿媳妇说:“我翻历书,是在看节气,和李家没有关系,你不晓得,就不要乱说。桂花,还是留点口德哟,莫要忘了那年秋天,你口里是咋生疮的。”
    桂花用木瓢把猪食盆子打得“砰砰”响,再还嘴,语调却低了三分:“医生说了的,我那是病毒感染,和山弯地的坟没关系。”说着,忙慌慌地拐进了厨房。
    天生老汉笑笑,他晓得,这一下,屋里至少可以清净一袋烟的工夫。
    那年点麦子,天生老汉亲自去县城农科所买了良种回来,播到山弯地的时候,桂花不高兴,边撒种子边和天生老汉吵架,说年年李家的人回来点香祭祖,都要把地里的麦子踩得乱七八糟。天生老汉就解释:“人家赔了钱的。”
    桂花一听这话,更生气:“反正人家要赔,何必既花力气又花钱把庄稼种得这么好?喊你不种庄稼,在屋里耍,我也好和他们两爷子一起出去打工挣钱,你偏不准,守到几亩地,花牛大的力气,挣得到几个钱?”
    天生老汉汉挥舞着旱烟锅子,骂道:“钱!钱!钱!你挣得到几个钱?都出去打工,把地荒起?想都不要想!你们哪个出去打工、哪个留在家里我不管,我只管这些地要有人种。就是全社全村全乡的地都荒完了,我屋里的地也不准荒。”
    桂花放下手里的锄头,叉起腰杆立在地里,尖声叫道:“爹哟,你晓不晓得现在是啥年代哦?人家都看挂历了,只有你还在看老黄历。你吼我做啥子?你有本事,种了这么好的庄稼,就不要准人家来踩,几个烂土堆堆,象祸根一样,年年招人来……”
    天生老汉不等桂花说完,几步跑拢,抓住桂花的袖子就往地中间的坟堆上拖,边拖边说:“人人都有祖先、家家都有祖坟,你个死女子,不怕报应哦?去,去磕头认个错!”
    桂花一掌把天生老汉推倒,转身就往地边上跑,一路还不停地咆哮:“我就要说就要说,烂土堆烂土堆,全是烂土堆!”
    天生老汉自己从地里爬起来,不知道是身上痛还是心里痛,反正就是痛得想哭,他独自流着泪往土里撒种子,撒一把说一句:“大人不记小人过,土里的先人,莫要跟那个蠢女子计较,就当她放了个屁,不是不是,就当刚才吹了一阵风……”
    却不想第二天一早起来,桂花的嘴里嘴外就生了疮,肿得象猪拱嘴一样,吃了好久的药才好。从那以后,再到山弯地做活,桂花说话的声音都不敢太大了。只是年年到了李家来祭祖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要发几句牢骚。
    俩人正怄着气,后山上响起了喇叭声,有小车来了。天生老汉象没有听到一样,继续坐在堂屋外面抽烟看历书。桂花却赶紧把手上的活做完,边掸着衣裳上的土,边尖起耳朵听响动。一会儿,来了一大群人,都穿得光鲜鲜的,拉着天生老汉的手寒暄了一阵之后,就在天生老汉的带领下往山弯地走。桂花跟在后面数了数,男女老少总共有三十多个。桂花想:李家回来祭祖的人,一年比一年人多了。
    虽然都很小心,但人太多,大家还是在把麦子踩坏了好大一片之后,才全部集中到了麦地中间的坟堆旁。李家的人离开故土久了,祖上的事情没有天生老汉知道得多,天生老汉就把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应证,很是投缘。话说完了,开始点香、磕头。当坟头上香烟缭绕的时候,太阳也偏西了,李家的人陆续离开祖坟往车上走。桂花赶紧站到天生老汉旁边。
    走在最后的人拿了钱出来,放进天生老汉的手里,说:“这麦子长得多好啊!”天生老汉推着不要,那人就把钱放进了天生老汉的大衣口袋里。桂花看得明白,是好几张一百元的。 只等最后一辆车子转过山弯,桂花就赶忙对天生老汉说:“爹,我现在晓得你老人家为啥要喊我在家种地了。”
    天生老汉象没听到儿媳妇的话,他的目光还跟着那几辆小车和车里的人,他说:“出去几辈子了,还记得回来祭祖,还晓得哪样麦子长得好……”
    桂花插嘴说:“这地里的麦子长得越好,人家给的钱就越多吧?” 
    天生老汉狠狠地剜了她一眼,说:“人家离开老家那么久了,心里都有庄稼、都有祖坟,你守在这里的,咋就看不到庄稼地里有祖坟呢?女子,这祖坟在庄稼地里,不管是哪家的,都是先人。这些先人在看着地里的庄稼,也看着种庄稼的后人哩。”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是写世态人情的艺术。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就在天生老汉和儿媳妇的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虽然很淡但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
B.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描绘了桂花因为抱怨庄稼地里的祖坟而导致嘴里嘴外都生了疮的生动场景,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
C.天生老汉明知道李家人来祭祖会把地里的麦子踩坏,却还是花钱花力气把庄稼种得很好,这源于他对土地的尊重,更源于他知道李家人会赔偿他的损失。
D. 桂花一掌把天生老汉推倒,天生老汉自己从地里爬起来,痛得想哭。他想哭不仅因为摔疼了,更是因为以儿媳妇为代表的年轻人对祭祖传统的不理解和轻视。
E. 李家人来祭祖的汽车喇叭声响起的时候,天生老汉象没有听到一样,继续坐在堂屋外面抽烟看历书。此时他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激动的,只是故作姿态,等着李家人来请他。
(2)小说以“庄稼地里有祖坟”为标题,有何作用?
(3)小说主要借助“天生老汉”和“桂花”之间的对话来展开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天生老汉”说:“人家离开老家那么久了,心里都有庄稼、都有祖坟,你守在这里的,咋就看不到庄稼地里有祖坟呢?女子,这祖坟在庄稼地里,不管是哪家的,都是先人。这些先人在看着地里的庄稼,也看着种庄稼的后人哩。”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项“倒叙的手法”错误,从原文看,小说采用的应是插叙手法;另外桂花的“抱怨”与 “生疮”没有必然因果联系,“因为…而导致”错误.C “更源于他知道李家人会赔偿他的损失”,并不准确,文章并未体现. E、“此时他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激动的,只是故作姿态,等着李家人来请他”错误,通过“这祖坟在庄稼地 里,不管是哪家的,都是先人”可知,天生老汉的平静是自然的表现,他认为守护祖坟,哪怕是外姓人的祖坟都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解答该题,应当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结构上来说,标题是这一小说的线索,全文的情节都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从内容上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两方面来考虑,应该明确,小说的标题等都是为体现人物形象和深化主旨服务的.“庄稼地里的祖坟”是小说的线索,串联了桂花和天生老汉父女两人对祖坟的不同态度,刻画了两代农民对“祖坟”这一问题的不同态度,表现老一代农民对传统和土地的坚守.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3)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的作用主要应是刻画人物、表现小说主题、推动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 反映的社会情况,因此解答该题,应当从这几方面考虑.通过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从“祖坟”的来历到“桂花”遭“报应”肿了嘴再到“李家人”前来祭祖,这是推 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气息,这是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通过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天生老 汉”的淳朴和“桂花”的浮躁的性格,这是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4)解答该题,应当结合题干内容从文本和社会现实两个方面考虑,从文本来看,联系天生老汉与桂花对土地的不同认识考虑作答,分析时也可深入考虑作者的写作意图;从社会现实这一角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联系社会现实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理解这句话的含意,首先要把握关键词“庄稼”“祖坟”到底指的是什么.在这篇小说中,“庄稼”指的是“土地”“家乡”和“农业文明”,“祖坟”是中国传统和“慎终追远”的思想.天生老汉代表了老一代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依恋,对“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的敬畏;桂花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则对土地和传统文化没有多少热爱和敬畏,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在把握这一观点的前提下,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理解即可

答案:
(1)AD
(2)①结构上,是全文线索,情节围绕“庄稼地里的祖坟”展开,这样使小说情节更紧凑、集中.     
②形象上,有利于在对比中刻画人物,对“庄稼地里的祖坟”的不同态度,塑造了“天生老汉”和“桂花”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主旨上,体现主题,作者借贯穿全文的意象“祖坟”,表达了以“天生老汉”为代表的老一辈农民对土地、对庄稼的热爱和尊重,对传统的传承和坚守.    
(3)①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祖坟”的来历到“桂花”遭“报应”肿了嘴再到“李家人”前来祭祖,情节的每一步发展都由对话描写连缀.       
②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把“天生老汉”的淳朴和“桂花”的浮躁都表现得活灵活现.    
③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充满了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气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鲜活的社会环境.    
(4)从文本看:      
小说中两位主人公对待“庄稼”和“祖坟”的言行真实反映了两代农民对传统传承的不同认知,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期待:
①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离开家乡、离开土地、离开庄稼、离开了传统的劳作模式,也让他们对传统的传承意识越来越淡薄,作者对此不无忧虑.
②老一辈农民对“庄稼”和“祖坟”的尊重,越来越多的“李家人”前来祭祖,说明尊重土地、先人,已经内化为长辈的自觉行为,这些情节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传承的一种期待.      
从社会现实看:       
③尊重土地是农业文明的核心思想之一,尊重“祖坟”就是尊重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教导我们:“慎终追远”“丧尽礼,祭尽诚,侍死者,如事生”“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中国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这些优秀传统不断地传承下去.       
④现实却令人忧虑,倘若只是单纯地为了社会进步或完成现代启蒙而对传统文化轻率地否定和颠覆,那就等于挖自家的祖坟.